第A14版:文化圈·分类

古字画、古书籍传统修复技艺——

保存珍贵遗产,传承历史文化

贾亚峰在修复古字画。资料图片

□ 记者 孙学涛 通讯员 李启东 范玮红

古字画、古书籍修复技艺是我国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用于古旧字画、古旧书籍、碑帖等的揭裱、修复和还原,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我市书法家、传统装裱艺术家贾亚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致力于古字画、古书籍的装裱、揭裱、修复工作。2019年,魏都区非遗项目古字画、古书籍传统修复技艺入选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4月21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明清时期空前繁荣

“这是经我手修复的古字画的照片。”4月21日,在位于榆柳街北段的紫云草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古字画、古书籍传统修复技艺传承人贾亚峰拿出曾经为人修复古字画的照片。照片上,贾亚峰和助手正小心翼翼地修复古字画。经过修复的古字画不仅看不到残缺和破损的痕迹,而且流淌出浓浓古韵。

贾亚峰介绍,中国传统古字画、古书籍修复技艺历经晋、隋、唐、宋、元的长期发展,到明清时期空前繁荣,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京裱”和以苏州为中心的“苏裱”两个流派。

贾亚峰出生于书香世家,幼承家学。其外曾祖父李宝为清代光绪年间开明人士,于汉口、漯河、叶县等地开设了鸿庆堂商号,经营书画,金石碑帖,装裱、揭裱,古字画、古书籍修复,传统拓印等。

李宝之子李庆选是贾亚峰的外祖父,博文尚艺,自幼随父从事装裱、揭裱、修复。李庆选将平生所学悉数传授给了女儿李诚民。

贾亚峰为李诚民之子,师承外祖父、母亲、舅父,学习书画装裱、揭裱,古字画、古书籍修复,金石碑帖传拓等。1984年,他师从著名装裱艺术家吴天放,学习传统装裱、揭裱,古字画、古书籍修复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一直致力于学习、传承、弘扬这一传统技艺。”近年来,贾亚峰协助修复了大批古旧书籍及字画,培养了一批从事古字画、古书籍装裱、揭裱、修复的人才。

近20年来,以紫云草堂为依托,贾亚峰修复了大批古字画,比如,2002年修复了民国许昌名士徐立吾四尺条幅等作品,2003年修复了朱熹《太极图说》十二条屏,2004年修复了清代赵之谦对联,2005年为鄢陵县图书馆修复了一批馆藏古字画作品,2017年修复了民国于右任书法作品一套、于右任书法对联两幅和十余套古籍善本。

修旧如旧,恢复作品原貌

“古字画、古书籍历经岁月洗礼,破洞、霉斑严重,甚至面目全非,修复工作需要细致、耐心和高超的手艺。”贾亚峰介绍,修复工作包括制糊、染花绫、染纸、焖润、蒸发、浸泡、清洗、揭裱、修复、治返铅、去污渍、装裱、割裱、填粉等程序。

“古字画、古书籍修复技艺的优劣是由装裱、揭裱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决定的,但关键在于材料搭配、固化墨色、适宜等。”贾亚峰说,材料搭配就是根据不同时期材质的特性,使材料之间合理搭配,牢固贴合,以达到作品的厚薄、软硬适中,又不易折损。

古字画、古书籍修复还要讲究适宜,即根据地域气候、温度和环境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工艺和办法,使裱件适应不同的环境。

“总之,修复后的古字画、古书籍要达到平整牢固、工致精美,便于收藏、保存、展示、观赏。修复古字画、古书籍做到修旧如旧,尽量恢复作品原貌,延续其艺术生命。”贾亚峰说。

需要精通书法和画理

“古字画、古书籍修复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其本来面目,使其中蕴含的历史沉积、文化遗韵、沧桑感、厚重感和文化艺术得到传承,对古字画、古书籍的保存意义深远,能够使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得到传承。”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陈若军说。

“学习古字画、古书籍传统修复技艺必须学习、研究历代纸品、笔墨,精通书法和画理。有了这些做基础,学这门技艺才能有所成就。”贾亚峰说,“想学这门技艺的爱好者可找我探讨,我会将心得与经验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