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市区腾飞学府名苑小区一间公寓中,午后的阳光透过窗纱在一对翻看老照片的父子身上洒下斑驳。父亲孙贯三年过八旬,40年前成为全国农机行业表彰的先进个人,受到3位副总理亲切接见;儿子孙继周今年54岁,2018年成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4月28日,在五一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记者走访了这对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父子,聆听他们的“劳模故事”,了解朴实家风传递的坚韧与奉献、奋斗与希望。
□ 记者 肖涛
朴实家训 渗透成家风
说起许昌特产,禹州粉条有着特殊的地位。盛田农业公司生产的紫薯粉条不仅爽口、好吃,而且于2019年代表全国食品大省河南走进北京故宫,参加全国百年老字号产品展,名扬海内外。
此外,2019年,盛田农业公司的粉条系列产品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在全国粉条制作领域属于唯一一家;通过美国PDA标准认证,取得进入美国市场的“通行证”。该公司成为深圳市制定粉条地方标准的参与单位之一,河南唯一。
提起这些成绩,盛田农业公司创始人孙继周一再表示:“能让红薯粉条做成大产业,是我的心愿,也是老爷子的愿望。我的成长,离不开家风的熏陶、父亲的影响。”
孙继周的父亲孙贯三,是20世纪80年代全国农机行业表彰的先进个人,曾作为先进代表参加1980年召开的全国农机管理工作会议,受到3位副总理的亲切接见。
“好好学习,好好工作。”这是孙贯三经常对儿子说的话。
今年85岁的孙贯三一生好学。1978年禹县(现禹州市)成为全省农业机械化试点县后,孙贯三先后担任禹县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管理科科长、禹县农机局副局长。他一年有300天吃住在乡村,对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掌握不亚于地道的“田把式”,特别是对禹州手工粉条制作技艺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
孙家与粉条颇有渊源。盛田农业公司的得名,源自孙贯三的爷爷开办的一家手工粉条作坊——盛田粉坊。
在父亲的影响下,孙继周将自己的心血挥洒在希望的田野上。2006年,他创办盛田农业公司后,瞄准红薯“三粉”产业链,全身心地投入农业劳动实践,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使盛田农业公司成长为集红薯“三粉”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产服务化企业,产品主要有名、优、特、新等特征。
与博士团队合作
创新性传承传统技艺
除了盛田农业公司创始人外,孙继周还有一个醒目的身份——禹州粉条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禹州素有“粉条之乡”的称号。相传,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腊月,乾隆皇帝到河南阳武(今原阳)视察黄河口合龙,无意间品尝了禹州生产的红薯粉条,御赐“素鱼翅”雅号。从此,禹州粉条闻名天下,“货销四海”。
在盛田农业公司,盛田百年粉坊的招牌熠熠发光。传承百年的盛田粉坊,是禹州人孙金泉1916年在顺店开办的一家手工粉条作坊。1940年,孙金泉病故后,第二代传承人孙泰运继续经营至1956年。随着经济改革潮涌中原,1985年,第三代传承人孙贯二重建盛田百年粉坊,并对传统手工原浆粉条制作技艺进行大胆革新。2006年,第四代传人、“集大成者”孙继周在承继前人的基础上创立盛田农业公司。2017年12月,盛田百年粉坊被河南省商务厅授予第五批“河南老字号”称号,并成为许昌市级禹州粉条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从七八岁看着父辈做粉条到现在已经40多年了。如今,虽然古城、朱阁、郭连、苌庄、浅井等地已形成红薯种植带,但是禹州粉条产业还未做强做大。”孙继周说,“传承传统技艺,既要有匠心、坚守传统,又要在深刻理解和把握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为此,孙继周组建了由5位博士组成的研发团队,先后投入100多万元用于研发新产品。目前,其产品包括红薯粉条、蔬菜粉条、杂粮粉条三大类,衍生产品有酸辣粉、自热小火锅、粉条豆腐菜等。
另外,孙继周和博士团队在遵循传统制作技艺基础上研发的鲜粉不需要发泡,倒入开水1分钟后即可食用,且口感细腻、滑爽、筋道。截至目前,其产品已打入海底捞、小天鹅、小日子、百年老妈、朝天门等知名火锅企业,进入永辉、胖东来等知名商超。
沿着父辈的足迹
扎根沃土助推乡村振兴
4月28日,记者走进盛田百年粉坊,推开厚重的木门,岁月的陈旧感让人觉得亲切。老旧的风箱、木桶,上百年的木瓢、石磨,民国时期的老马灯、小推车……有关粉条的记忆无声地滞留在这里,远去的岁月以另一种方式再现禹州粉条的百年沧桑。传承400多年的粉条古法制作技艺和老物件,18道制作工序,重叠着匠心,让记忆鲜活而温润,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感。
盛田百年粉坊无菌生产车间内则充满了现代感,一条条保鲜粉条智能化生产线正在工作。红薯淀粉历经选、洗、剁、磨、漏、切、铺、挂等数十道工序,“变身”为一缕缕光亮透明、粗细均匀、筋道爽口的粉条。它配备现代化的监测检验系统,融入国内、国际红薯鲜粉加工工艺和绿色保鲜技术,生产过程生态、环保。传统工艺、现代技术,精细质量管控。一缕缕新鲜出炉的粉条上通体散发出熟稔的传统乡土气息。
如今,孙继周的儿子孙溪烽沿着父辈的足迹,奋斗在农业生产中,参与盛田农业公司的多个研发项目,在2019年获评“许昌市十大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
“我是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中国的农业发展仍然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如同爷爷常说的‘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一样,我们应该学习国外现代农业的先进经验,然后依照我国的国情创新出一套适合我们的发展方式,实现工业反哺农业。”采访中,孙溪烽雄心勃勃,表示要与父辈一起踏踏实实地扎根脚下的这片土地,为助力乡村振兴、打造道地传统中国美食执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