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郝晋) 杨水才“小车不倒只管推”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作为我省的廉政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杨水才纪念馆自4月上旬开始向社会公开征集相关史料。5月5日,记者了解到,该馆已经征集到和杨水才相关的连环画、画报、小说、报纸、照片等史料。
杨水才生前是许昌县(现建安区)桂村乡水道杨村党支部副书记。他带领群众挖塘治岗、植树造林、创办农中,直至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目前,杨水才纪念馆里的图片、油画、小推车、铁镐、土制水平仪、嫁接剪刀等,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杨水才同志光辉的一生。多年来,该馆是党员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红色教育基地。
杨水才纪念馆馆长晋琳琳介绍,杨水才纪念馆将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扩建,目前正在制订方案,未来将被打造成许昌市乡村振兴干部学院重要的教育基地。为大力弘扬杨水才的精神,该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杨水才同志相关史料,如其生前手稿、奖章、家谱、信件等,各个时期宣传杨水才同志的文艺作品、海报、报纸、文件、连环画、书、画册、歌曲、视频、音频、摄影作品等,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的生产、生活用品等,以及与杨水才同志相关的其他史料。
“杨水才纪念馆向社会公开征集相关史料的报道见报后,不少读者拨打电话提供线索。”晋琳琳说,目前,杨水才纪念馆已经收集到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有关杨水才事迹的连环画《生死为革命》《共产主义战士杨水才》《为人民鞠躬尽瘁》,长篇小说《闪光的年华》,当年对杨水才事迹进行报道的《人民日报》《人民画报》《许昌日报》原版报纸。我市作家沈愚捐赠了《杨水才三颂》一书。该书收录了作者早期的3部作品:长篇抒情诗《杨水才之歌》、6场戏曲剧本《碧水丹心》和人物杂谈《有一种精神》,全面展现了杨水才的时代精神力量和作者对杨水才的崇敬之情。另外,我市一名姓黄的退休干部捐赠了当年集体创作的有关杨水才的戏曲稿件,有的读者提供了当年生产的照片……
“本次征集以有偿收购为主。无偿捐赠的史料,经专家鉴定符合馆藏标准,进行详细登记并颁发捐赠证书,陈列时标注捐赠者姓名和捐赠时间。”晋琳琳说,近段时间,有的读者提供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生产、生活用品的线索,工作人员将根据馆内展示需要进行收购。
你如果收藏有与杨水才有关的史料,并有意将它们在杨水才纪念馆进行陈列,可拨打电话13937461512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