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郑许一体化是推动许昌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工程”。市委、市政府深入研究,确立了“立足许昌、对接空港、发挥优势、错位发展”的总思路和交通、产业、生态、平台、功能、空间“六大对接”的总路径。
今年以来,我市相关部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推进项目建设。郑许市域铁路、忠武路等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均取得了进展。今年,我市将继续发挥重大项目的支撑拉动作用,狠抓项目谋划和实施,推进“六大对接”落地落实。
□ 记者 吕正子 通讯员 姚林宝
地下22米深,“冰”与“火”的考验
郑许市域铁路许昌段土建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
5月6日上午,郑许市域铁路许昌段永昌大道站工地。该车站的最底层为一个体积巨大的方形大厅。其东北角为永兴大道至许昌东站区间左线隧道的入口。这个圆形隧道,长2080.217米,横截面直径为5.5米。
该隧道内,明亮的灯带固定在混凝土墙壁上向远方延伸。隧道走向逐渐拐向东南,地势逐渐向下倾斜。“郑许市域铁路许昌段地下区间的4条隧道,地势走向均呈V字形!”中铁十六局集团郑许市域铁路工程指挥部第一项目经理部盾构副经理魏国鹏介绍,桥隧分界点和两座地下车站,隧道的地势较高;隧道中间部位,地势最低。
越向里走,隧道的温度越低。距离隧道口约1公里处,气温低得已经能看到人口鼻喷出的雾气。就在此处,一个大型钢支架立在隧道中。它的后面是一排轰鸣的机组。机组的后方又是一组喷淋设备,不停地向外喷着热水。喷淋设备的前后两端,施工人员设置了挡水设施。热水飞溅到隧道墙壁上,流下来汇成一个热水池。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景观:不到30米的空间内,一边是裹着棉衣操纵机组的工人,另一边是热气腾腾的水池。
“这里距离地面22米,是隧道的最深处!”魏国鹏介绍,隧道内的钢支架、轰鸣作业的机组和喷热水的喷淋设施,都是他们采用冷冻法施工安装的辅助设备。按照工程设计,地下区间双线隧道之间需要开凿联络通道。因不能使用大型设备,故需要人工开挖。许昌的土层为粉质黏土层,含水丰富、稳定性差。为保障施工安全,工程人员采用了冷冻法施工。
施工时,工人在土层内打入管道,让低温盐水在管道内循环,带走热量,降低土层温度,最终使土层变为冻土,便于开挖。那些轰鸣的机组便是制冷设备,而喷淋设备喷的热水就是在土层管道中循环过的盐水。据了解,永昌大道站至许昌东站区间,共有3条联络通道,施工冻结时间为40至45天。至7月底,3条隧道可完工。
目前,郑许市域铁路许昌段土建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预计今年年底前实现土建工程全部竣工;2021年年底,电力、电气化、通信、信号等“四电”工程调试完毕,基本具备通车条件。
多条高速公路项目“齐聚”许昌
我市加快打造公铁联运和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网络
就在郑许市域铁路许昌段地下区间如火如荼地施工时,东城区邓庄街道办事处蒋店社区附近,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正在建设。刚刚铺设的水泥稳定碎石层十分平坦,几百名工人散落在工地的各个角落紧张地施工。这里,便是忠武路项目工地。
忠武路项目对接郑州航空港梁州大道,全长40.47公里,2020年实施311国道至新元大道段,建设长度为10.316公里。中铁十九局忠武路项目指挥部生产经理徐晓峰说,截至5月5日,该道路已完成工程总量的54%,预计到5月31日主路可通车。
我市坚持把交通对接作为推进郑许一体化的有力支撑,突出郑许之间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打造方便、快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构建多节点一小时通勤圈。
在推进轨道交通体系建设方面,我市除推进郑许市域铁路许昌段建设外,还加快实施三洋铁路建设工程,规划建设苏桥编组站,实现与京广铁路互联互通,加快构建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货运枢纽。
在实施快速通道体系建设方面,我市积极推进忠武路、文峰北路(老107国道)升级改造工程、新元大道西延工程、311国道改建工程等一大批建设项目,形成纵横交错的公路网体系。
“今年的郑许一体化推进工作,我市将重点抓好‘一纵一横’项目建设!” 郑许一体化发展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所谓“一纵”,即郑许市域铁路许昌段;“一横”,则为许昌北绕城高速公路项目。
许昌北绕城高速公路是商(丘)许(昌)洛(阳)高速公路的中线工程。该项目东起鄢陵县西北与兰南高速公路相交处,西至禹州市郑栾高速公路,与禹州东环路(103省道)相接,全长约57公里。该项目采用双向六车道,路基宽度为34.5米,设计速度为120公里/小时。目前,该项目已通过市委规委会审定,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此外,我市还将做好郑州至许昌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东西复线、许(昌)信(阳)高速公路和焦(作)平(顶山)高速公路等项目的谋划建设。
依托郑许市域铁路许昌段和许昌北绕城高速公路等项目,我市加快打造公铁联运和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网络。
实施“三园”项目,打造域内水系生态景观
在产业、生态、平台、功能、空间等方面,我市也将有新动作
除推动交通项目外,在产业、生态、平台、功能、空间5个方面,我市今年也将有新动作。
在推进产业对接方面,我市重点实施计算机产业园、中德产业园、节能环保装备和服务产业园等“三园”建设,打造“智造之都”。
在推进生态对接方面,我市将打造域内水系生态景观,实施许昌市主城区北部水生态修复工程、完成颍汝干渠综合整治工程二期、启动建设再生水输送工程等项目,提升国土绿化水平,建设“宜居之城”。
在推进平台对接方面,我市重点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对外开放平台。
在推进功能对接方面,我市将重点实施教育、体育、医疗、康养等领域的项目,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在推进空间对接方面,我市将积极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工作,推动许港产业带建设工程和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工程,加快打造支撑郑许一体化发展的节点、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