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事

年纪轻轻被村民喊“老李”,破解老思想,抓“头雁”

脱贫攻坚战收官年 这仨驻村第一书记有故事

李丹(右)和村民一起栽种果树。 记者 孙学涛 摄

□ 记者 孙学涛 通讯员 葛鹏菲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在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驻村第一书记是咋干的?带着这个问题,近日,记者走访了禹州市的几个村。

李书记让村里大变样

年纪轻轻被村民喊“老李”

“你是不是上级派来的驻村第一书记?我们要向你反映问题……”4月30日,谈及驻村之初的情形,禹州市鸿畅镇东高村驻村第一书记李丹记忆犹新。

2017年11月,在许昌市委编办工作的李丹被选派到东高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东高村此前几年内已更换多任党支部书记,当时没有党支部书记。李丹到任第二天一大早,村部大院里就聚集了几十名群众。

当时,东高村是省定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群众上访不断,村容差,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落后村。

李丹先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配齐村“两委”班子,扩建、整修村部,然后带领村干部及群众规划村内道路,安装路牌,填平坑塘,腾退破院漏屋,并修建了一个文化广场和2个游园,彻底解决了该村“脏、乱、差”的问题。

他多方筹划,努力发展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东高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4户603人,现已脱贫139户596人,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如今,东高村成了全市观摩学习的先进典型村,先后获得“产业发展红旗村”“信访稳定红旗村”“文明村”“美丽乡村”等称号。最初,村民喊李丹“李书记”;现在,不满34岁的李丹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老李”。

“村里还有5户7人未脱贫。”“老李”扳着指头说,他们通过发展养殖业,能够实现3户5人脱贫;通过政策兜底保障和其他帮扶措施,能够实现2户2人脱贫。通过以上措施,这5户7人年收入预计都在5000元以上,将实现高质量脱贫。

让贫困户“一枝独放”

让全村人“花开满园”

“真是太感谢秦书记了!”5月6日,一见到禹州市鸠山镇赵沟村驻村第一书记秦廷辽,贫困户赵奇就说。

2018年7月16日,在“五大战区神垕古镇开发项目组”工作的秦廷辽接到了赵沟村驻村第一书记的任命。

初到该村时,秦廷辽了解到,赵奇的儿媳妇仝倩文智力低下,受老思想影响,一直不愿办理残疾人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与村干部商议后,决定开车拉着赵奇到仝倩文的娘家做思想工作。秦廷辽将相关政策向仝倩文的娘家人进行了讲解。最终,仝倩文在禹州市中心医院进行了相关鉴定,办理了残疾人证,每月享受到120元的残疾补助。此外,秦廷辽还帮赵奇办理了低保,使他每月享受到200元低保金。一个月多了320元收入,对这个贫困家庭来说可谓雪中送炭。

满园花开才是春。为了带领全村人致富奔小康,秦廷辽从建强基层党组织入手,带领全体党员学习有关政策,推动“一编三定”工作开展,实施党员积分量化管理,深入开展入户走访活动,收集民情民意,鼓励党员干部建言献策,找寻好的发展思路。

近两年来,他先后谋划修建了3500米的出村道路,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通过上级农田水利灌溉扶贫项目打了一眼深水井,解决了群众吃水难问题;利用驻村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安装了40盏路灯,解决了夜间照明问题;成立巾帼志愿服务队和环境整治突击队,改善了村容环境;引进艾草加工项目,成立禹州市大艾科技生物有限公司,使集体经济收入每年不低于5万元,带动贫困户9户12人实现稳定就业增收。

赵沟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9户452人,目前还剩3户6人未脱贫。

“在确保各项帮扶政策严格落实到位的前提下,2人已通过政策宣传入住镇幸福院,1人通过政策宣传也将入住镇幸福院;有劳动能力的1人准备到艾草种植合作社务工;剩余的2人,其子女已签订赡养协议。”秦廷辽算完账说,这未脱贫的3户6人年收入均超过5000元。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借助赵沟村煤矿沉陷区安置政策,早日帮助222户群众住上新建的房子,迈入小康大门。”秦廷辽说。

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女汉子”思路清晰办法多

“你一个女同志来驻村,怕不怕?”禹州市梁北镇苏沟村驻村第一书记赵继征一上任,隔三岔五就有人这样问。

“有什么可怕的?我是从农村走出去的闺女,回来为群众办点儿事,感觉很自豪!”赵继征总是这样回答。

赵继征在许昌市委巡察办工作,今年3月13日成为苏沟村驻村第一书记。性格直爽的赵继征,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和群众打成一片。

她针对该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情况,借助驻村以来第一个“周二扶贫宣传日”,以“亮身份、做表率、树形象”为主题,给该村党员干部上了一节生动的党课,理顺了气儿、鼓足了劲儿、点明了事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基础。她积极协调帮扶企业到该村开展献爱心活动,为6户困难群众送去米、面、油等物品;为有饲养经验的赵家欣送去3只山羊羔,帮助其脱贫致富。她组织该村党员干部到附近发展较好的村参观学习,借鉴发展思路和经验做法……

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赵继征信心满满:“村里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24人,目前还剩2户5人未脱贫。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脱贫计划:一组的赵家欣,在妈妈务工月收入1500元的基础上发展饲养业;二组的胡意德,根据所学专业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实现就业脱贫。这2户均能够高质量按时完成脱贫任务。”

“目前,最关键的一件事是按照许昌市委‘创五好、强双基’示范行动的要求,从抓‘头雁’、带班子做起,培育壮大党员队伍。”赵继征说,她打算将该村精干有为的年轻人吸纳入党员队伍,培养村“两委”后备队伍,进一步提高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同时,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四项基本职责任务,壮大集体经济,带好班子,凝聚合力、激发活力,为该村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