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莉莉 文/图) 禹州市浅井镇张地村56岁的韩书昌有养羊脱贫的愿望,只是苦于没钱买羊羔。张地村驻村第一书记彭玉庆了解到他的处境后,主动拿出5400元给他买来4只本地山羊。短短两年时间,韩书昌的羊就发展到31只。他家的羊只要长到七八十斤,就有商家上门收购,年入2万多元的韩书昌彻底甩掉了“穷帽子”。5月11日,他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今年,我打算盖座简易房作为新羊圈,改善一下养殖条件,早点儿过上好日子。”
张地村地处浅井镇西北部,原有贫困户195户824人,属于省定贫困村。近年来,该村不断加大扶贫力度,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2018年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19人。为了带动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浅井镇拿出扶持资金5万元,注册了禹州市益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张地村建起石磨面扶贫车间,村委会也投资2000多元配套购买了小麦脱皮机。生态石磨面粉小车间建成后,给贫困群众搭起了脱贫平台,使他们有地方打工、有门路挣钱。村里优先录用了4名贫困群众到车间务工,每人月工资1000多元,车间收购本村原生态小麦,利用石磨加工面粉,将产品销到许昌、郑州等地。
考虑到有些贫困家庭属于因病返贫或因残致贫,该村根据各户的实际情况,分类解决困难,开展精准帮扶,为他们办理金融扶贫相关手续,设置光伏收益金公益性岗位,通过“企帮村”提供公益性岗位发放岗位工资,增加了贫困户的就业机会。目前,该村已实现脱贫摘帽。
“逍遥观、白牡丹、张地红薯柴鸡蛋,风机光伏随便看。”张地村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优渥,近年来通过实施道路建设工程、扶贫项目引水工程、暖心工程和文化广场、儿童游乐园建设,改变了群众出行难和饮水安全问题,也为张地村发展特色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
张地村党支部书记李铁虎介绍,下一步,张地村将探索建立合作组织,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美丽乡村旅游目的地,强化农民技能培训,建立政策性“兜底”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