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特刊

疫情防控常态下如何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同心走好发展路 奋力夺取双胜利

5月13日,市民在饮马河畔游玩,享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福利。记者 牛志勇 摄

核心提示

今年的两会,是我市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战疫情、稳经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强烈的积极信号,让代表委员深受鼓舞。

那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如何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代表委员怀揣民意,积极建言献策。

□ 记者 牛志勇 张铮

【抓项目 化危机】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难题。《政府工作报告》为企业解忧出的实招儿让我们吃了定心丸。我们定能抓住机遇,实现稳定长足发展。”陈向辉代表说,“我们有信心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

张良奇、李东法、代建设等代表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有高度、有内涵、有情怀、有激情,总结成绩客观准确,重点工作清晰明了,展现了政府的责任担当,明确了蓝图的落实路径。他们分别围绕区域发展、企业创新、项目建设、企业家队伍素质等提出意见建议。

下一步,大家要抓好项目建设,围绕延伸链条、技术改造、智能升级等扩大投资,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力度;抓好工业增长,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强化企业服务;积极扩大消费,探索发展“夜经济”等新型消费模式。

【抓机遇 聚人才】

利用政策资源,加快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统筹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建设“智造之都”。

张仕民委员建议,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更新换代,加强与中科院等院、校合作,进一步提高全市制造业发展水平。

李雪锋、赵宏伟委员建议,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和应用深度,为我市智能制造赋能,为工业互联网助力。

王鹏委员建议,要高度重视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结合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充分利用政策资源和发展机遇,凝聚改革合力,加强政策协同,为“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提供更加强劲的政策推动力。

张旭、谭水木、杨德岭委员表示,加快“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及中德(许昌)产业园建设,均离不开人才支撑。他们建议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

【理思路 促发展】

8项重点工作,护航经济稳中求进

《政府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全面系统地总结了2019年的工作,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8方面的具体谋划,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宋红昌代表说,他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在振奋的同时,也希望志愿服务点明确牵头单位,便于管理,同时招募长期志愿者,有目的、系统地开展志愿活动,不断巩固提升我市文明创建成果。

王国建代表表示,随着自然资源日趋匮乏和大气环境日益恶化,环保形势日益严峻,大力发展绿色、节能、环保、可循环、可持续的现代化装配式建筑势在必行。装配式建筑具有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提高建筑质量及保护环境等优点,能够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范晓东、王建奇、赵艺凯、刘现亭、彭莉等代表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分别从今年重点推进的工作,比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郑许一体化、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脱贫攻坚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强产业 稳就业】

培育新业态,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陈春华委员围绕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一是抓住黄河鲲鹏生产基地落户许昌的契机,以打造电力电子全产业链为示范,逐步建立完善我市各大产业的全产业链;二是由各县(市、区)主导建立专业性配套园区,助力产业链做精做细;三是引入供应链金融,解决中小微企业资金难题;四是出台相关政策,对产业链头部企业和参与企业进行激励引导。

郭瑞委员认为,我市的制造业发展势态良好,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但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步伐缓慢,两业融合发展与省内外同等规模城市相比仍存差距。针对相关问题,他提出四条建议:一是做好两业融合顶层设计,二是灵活运用供地政策,三是积极发挥两业融合创新动力,四是培育两业融合新业态。

【兴乡村 育民风】

壮大集体经济,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市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马丽委员认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目前存在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等问题。她建议加强阵地建设,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加强舆论引导,引领乡村文明新风;规范村规民约,推动乡村文明治理;丰富群众生活,弘扬先进优秀文化;创建文明村镇,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2019年,国家确定了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城市,在仅有的两个全域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城市当中,许昌是我省唯一入选城市。田秋琴委员认为,这是我市实现跨越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她建议,市、县、乡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超前谋划;突出重点,认真研究;寻求突破,赢得先机。

张伟红委员认为,如今村、社区党组织在三大攻坚战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他围绕社区管理工作提出建议:一要制定重大疫情防控地方性法规,健全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二要建设防疫物资储备库,确保及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要由组织部门牵头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计划,加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围绕消费扶贫,王俊玲委员建议:由市扶贫办、市农业农村局牵头,依托邮政电商平台邮乐网,推进许昌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鼓励倡导各单位在福利采购等方面积极开展消费扶贫。

【善开发 重保护】

激活文化产业,为经济腾飞插上文化翅膀

许昌作为三国历史名城,文化底蕴厚重,如何激活文化产业,为经济腾飞插上文化的翅膀?龚立新、尚杰锋、吴娜、炊丽敏委员建议,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要发挥许昌的文化优势。大力宣传三国文化、曹魏文化,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对文化资源的修缮和保护。

和俊莉委员围绕我市“宜居之城”建设,提出五条建议:一是主城区和城市出入口要融入三国文化元素;二是借助曹魏古城运营,打造曹魏文化核心区;三是对文峰游园周边进行综合改造,打造建安文学核心区;四是对张飞祠等古迹进行提升改造;五是对我市历史和名人进行大力宣传,扩大城市文化影响力。

张超我、张细勇委员围绕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大文化古迹保护,深入挖掘文化遗迹资源;二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讲好许昌故事,打造许昌名片;三是利用三国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发展之声铿锵有力,民生之音句句暖心。会议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围绕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建言献策,认真履行人民赋予的职责,为许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