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城事

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我市邀请国内专家学者来“把脉”

本报讯 (记者 张莉莉 通讯员 李彩)5月15日、16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专家研讨会在我市召开。李国新、倪晓建、崔为工、符湘林等10余位全国及省内专家、学者会聚一堂,为我市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质量和管理水平“把脉”。

2018年,我市取得了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两年来,围绕打造中原文化高地、建设中原文化强市,对照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相关要求,我市先后投入资金约61亿元,不断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完善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切实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使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市的文化服务供给更加丰富,三国文化旅游周、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钧瓷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已经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

今年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收官之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如何破解难题、完善功能、扩大影响、发挥引领作用?与会专家在考察调研了市图书馆、许昌博物馆、魏都区南关街道办事处七一社区、灞陵桥景区、春秋楼景区以及曹魏古城之后,针对我市相关部门关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专家认为,许昌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过程中,亮点纷呈。如何进一步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质量和管理水平?我市应实施“头雁”产品带动战略,采用“公共文化+社会化运作”模式,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较成熟的“许昌经验”,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找准传统文化与公共文化的契合点,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最终高质量地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