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广场秀

许昌帝豪太极文化传承队——

一张一弛,打出健康范儿

许昌帝豪太极文化传承队的队员们在练习太极拳。

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中的一株奇葩,不仅是一项武术健身运动,而且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美的艺术。因其很少受到场地限制,并且运动强度适中,非常有益于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而深受中老年人的喜爱,因此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许昌的各大游园和广场,随处可见打太极拳、练太极扇和练太极剑的人。

今日,我们就走近许昌帝豪太极文化传承队,看看他们打出的健康范儿,听听他们对太极的热爱。

□ 记者 万誉 文/图

一招一式

打出健康和快乐

白鹤亮翅、野马分鬃、手挥琵琶……5月19日7时多,在帝豪游园喷泉处,许昌帝豪太极文化传承队的几十名队员,身穿飘逸的白色练功服,正在一起练太极拳。

跟随着轻柔、缓慢的音乐,他们腾、挪、转、移,动作整齐化一,步伐轻盈,把太极拳中正平稳、均匀柔和、舒展大方、绵绵不断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彰显了太极拳的独特魅力。

一套太极拳打下来,队员们意犹未尽,他们又开始练习五禽戏。

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在队员们的演练下,多种动物的形态被他们模仿得惟妙惟肖。

今年72岁的廉汝棠是该队的负责人之一,她告诉记者,他们队自帝豪游园建好后就成立了。经过十来年的发展,队伍不断壮大。

“最开始,我们练习的太极拳是最简单的二十四式,现在我们练习的是七十四式,招式更多,也更复杂了。十几年来,我们在不断地学习和摸索。”该队的另一个负责人,60岁的张煊说。

除了太极拳外,队员们还练习太极扇、太极剑、健身气功等。

“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每天早上,大家在一起打打拳,美好的一天就开始了。舒活舒活筋骨,活动一下身体,不仅带来了健康,更带来了快乐。”该队队员李成杰说。

为学太极拳

队里的老师废寝忘食

该队的教练是68岁的张秋菊,她从1999年开始练太极拳。“那时,我还没退休,身体素质不太好,就想着找个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健身。选来选去,感觉太极拳比较适合,就开始学习。”她说。

那时候,网络没有这么发达,张秋菊就买了碟子和书,从零基础开始学起。“当时,我就跟入了魔一样。”张秋菊说,她最开始在春秋广场练习。每天早上,她一大早就来到广场练习,练完再去上班,上班的路上还在想动作。

“到了晚上,家里收拾妥当后,我继续到广场上练太极拳,有时会练到晚上10点多,可以说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张秋菊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渐渐掌握了太极拳的要领。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跟着她一起学习,廉汝棠就是跟着她在春秋广场上学的太极拳。

2002年,国家大力推广太极拳。为了学习更专业的太极拳,她跟着河南武术八段的麻春喜老师进行培训。2003年,国家推广新健身气功,她还被选到北京参加培训。回来后,她和另外四名同志一起担任河南省健身气功四种功法培训教练员。

2007年,帝豪游园建好后,张秋菊就来到此处,和廉汝棠、张煊一起成立了许昌帝豪太极文化传承队。

耐心教授

共同发扬传统文化

当日,练习完毕后,几名队员围着张秋菊请教动作。

“他们是刚来的队员,对太极拳、五禽戏等还没完全掌握,张老师经常指导他们。”张煊说。

今年58岁的赵静加入该队一年多了。

她说,她之前是跳广场舞的,后来,看到他们练太极拳,便加入其中。“这和跳广场舞不一样。太极拳和健身气功,越练越让人入迷。这是中国的传统武术,里面有很多奥妙。专研其中,让人欲罢不能。”

“另外,张秋菊老师人很好,在教导的时候,非常有耐心。”赵静说,新人有些动作做不到位,她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地教他们。“这种耐心,让我非常敬佩。还有,我们的队伍非常团结,闲来无事的时候,大家会外出游玩,白云山、中央公园等地方,我们都去过,大家在一起特别开心。”

“太极拳、太极扇、太极剑和健身气功都是相通的,太极拳作为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除了强身健体外,还兼具修身养性的作用。而健身气功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它们都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张秋菊说,她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除了一起锻炼身体外,还可以共同发扬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