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周亚飞
为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质量和管理水平,5月15日、16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指导,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的许昌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专家研讨会在我市召开。来自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和河南部分高校的众多专家在会上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据了解,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原文化部、财政部于2011年“十二五”期间共同开展的一项战略性文化惠民项目。
2018年,我市以中部地区12个城市第一名的成绩取得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两年多来,我市围绕打造中原文化高地、建设中原文化强市,对照创建示范区的相关要求,积极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共投入资金约61亿元,完善提升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全市的文化服务供给更加丰富,举办的三国文化旅游周、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钧瓷文化旅游节等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提升。
今年是示范区创建的收官之年。在深入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背景下,许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如何破解难题、完善功能、扩大影响、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专家对创建工作亮点工作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对《以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课题研究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如何实现文旅融合,让全市旅游公共服务纳入一体化建设?与会专家围绕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研讨中,专家们对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并对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北京大学信息系教授李国新代表专家组总结发言,对我市的优秀做法表示了充分的肯定,比如七一社区社会组织运营卉林花圃;市图书馆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靠芝麻信用办证免押金;我市打造15分钟阅读圈,在立体化阅读体系上的创新做法等。他从如何总结亮点、如何推进下一阶段创建工作、如何完善制度设计课题等三个方面做了总结性发言,并建议进一步总结、提炼、提升,从制度设计、初步成果到创新案例,创建有地方特色的课题组等。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巡视员康洁就许昌下一步如何开展创建工作,从思想上、方法上和责任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她指出,示范区不能局限于在国家要求的任务上高质量完成,要考虑创新亮点上怎样提升提炼,要跟公共服务对接等。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还到市图书馆、博物馆、市南关街道办事处七一社区、市灞陵桥文管处、春秋楼文管处、曹魏古城实地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