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铮 肖涛
4年时间,对于一般人来说不过是1000多天;对于禹州市磨街乡刘门村的方晓蕾来说,这几年实现了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的转变。5月18日,谈及自己的脱贫致富经历,方晓蕾总结自己的经验就是“利用好政策,选好产业,勤干,大干”。
创业失败,成了贫困户
当日上午,在禹州市磨街乡刘门村润泉家庭农场里,道路两旁的果树成片相连、错落有致,犹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阳光正好,方晓蕾正在忙着给果树育苗。这样的场景,在几年前,方晓蕾想都不敢想。今年31岁的方晓蕾曾经也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1年,方晓蕾经人介绍与退伍军人李境涛结婚。2013年,方晓蕾夫妻俩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了创业的大潮中,并申请到了市林业局发放的果子狸和野兔饲养证书,通过借款搞起了果子狸和野兔养殖。
原本满怀希望地创业致富,结果却遭遇了灭顶之灾,非但投入的资金血本无归,他们还欠下了一屁股债,顷刻之间变成了一个贫困家庭。
继续创业,实现脱贫致富
创业失败、成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面对如此打击,方晓蕾为减轻丈夫的压力,忍住心中的悲伤,一如既往地鼓励丈夫继续创业。
为了支持、帮助丈夫创业,方晓蕾默默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幼小孩子的同时,和丈夫李境涛在百亩荒山上开始了稀有果苗的培育种植,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立志使荒山变成果园。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在荒山上一住就是7年。这期间不知磨坏了多少双手套,弄弯了多少把镰刀。
通过乡村两级的帮助,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2016年年底,方晓蕾家终于脱贫致富了。
为了有序培育和壮大果园发展,方晓蕾夫妇注册了润泉家庭农场,占地100多亩。目前,润泉家庭农场引进了适合本地种植的稀有果树(太秋)甜柿、黑柿子、美国杏梨(澳洲红)、蟠桃、红肉猕猴桃、西梅(女神、红喜)等特色水果160多种。
不忘乡邻,带动贫困户脱贫
“一人富不算富,要帮全村贫困户富起来才是真正的富。”方晓蕾说,她取得成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她要利用好自己从贫困走向富裕的励志故事,带领村里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这里干活儿的大多家里种着地,农闲了来打工挣些零花钱。”在农场里干活儿的贫困户李怪说。“俺俩都是贫困户。之前,村里安排俺做保洁员;现在,晓蕾又让俺在这干活儿,一天给80块钱,现在一个月的收入都赶上以前一年的了。”一起干活儿的村民高巧霞美滋滋地说。
据介绍,为帮助周边的贫困户增加收入,农忙时,方晓蕾夫妇招了10多名贫困户在果园打工。目前,在方晓蕾夫妇的辛勤耕耘下,润泉家庭农场带动的本村贫困劳动力5人都已经脱贫。方晓蕾被禹州市磨街乡政府评为脱贫致富创业带头人,不久前荣获了“河南省乡村出彩巧媳妇”称号。
“明年,一方面要推广种植黑柿、甜柿,力争有个好收成;另一方面要发展柿子加工业,拉长柿子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问起方晓蕾今后有什么打算时,她希望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创业致富大军,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展现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