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资讯

本周天气不错,气温缓慢爬升

本报讯 (记者 张大弓) 入夏以来,气温在“奔放”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上周末,一股冷空气不仅驱走了干热风,还将气温拉低了许多,让人们感受到了初夏的清凉。预计从明天开始,气温将缓慢上升。

本周,气温缓慢爬升

昨天,天空阴沉沉的,在路上骑行没了炽热的感觉,相反多了丝丝凉意。最新气象资料显示,本周以多云到晴的天气为主,没有明显的降雨天气过程。今天,虽然天气放晴,但是气温不太高,体感相对比较舒适。大家好好珍惜吧,从明天开始,我市气温开始稳步回升,凉意将慢慢退去,本周末最高气温将升至36℃。市气象台预报,我市今天多云,偏西风3级左右,18℃到31℃;明天晴天间多云,19℃到33℃。

热是未来一段时间天气的主旋律,在饮食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天气炎热的时候,人们的消化功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如果此时食用过多的冰寒食物,会使肠胃受到刺激,导致血管收缩,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因此,在炎热的夏季,老年人和儿童一定要少吃生冷食品,避免脾胃受损。

此外,自小满节气始,雨水开始增多,天气闷热、潮湿,中医称为“湿邪”。这个时节可以适当食用苦瓜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苦味食物。另外,随着夏季的到来,食物的腐烂速度加快,细菌开始繁殖,肠道类疾病开始高发,大家在饮食上务必注意卫生。在日常生活中,可多食黄瓜、西红柿、丝瓜,也可吃樱桃、葡萄等应季水果,饮食不要过分油腻。

耐热锻炼从初夏开始

在酷热的日子里,高温环境对人体是个严峻的考验,而每个人的耐热能力决定其能否适应高温环境。

研究表明,获得或提高耐热能力的最佳方法是进行耐热锻炼,即在逐渐升高的气温下进行锻炼,以适应更高温度的环境。进行耐热锻炼应从初夏开始。需要提醒的是,初夏的耐热锻炼一定要处理好锻炼与出汗的关系。

一般来说,耐热锻炼的强度要达到出汗的效果。有些人在锻炼时怕出汗,稍微出点儿汗就吹电风扇或洗澡,这样肯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受凉。

当然,出汗过多对健康也不利。汗液流失过多,可造成人体血液流量减少、循环变慢,使人体的散热量减少,从而导致体温升高。所以,耐热锻炼必须适度,必须“因天制宜,因人而异”。气温较高、湿度较低时,人们稍微运动就会出汗,所以,锻炼前后要适当补水。年老体弱者在进行耐热锻炼时,更要考虑自己的身体情况,活动量要由小到大,时间要由短到长,做到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