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城事

残疾宝妈的“脱贫正能量”

□记者 孙学涛 文/图

“残疾宝妈正能量”谢明妃正在通过手机直播售卖化妆品。

开栏的话: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为进一步宣传动员广大干部群众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本报特组织策划专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脱贫故事汇》,聚焦我市决策部署、脱贫典型、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帮扶故事等,以生动的事例、丰富的资料和翔实的数据等,宣传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程、成就和经验,今天刊发第一期《残疾宝妈的“脱贫正能量”》。

一根网线,联通大千世界;一部手机,打开增收之门。作为一名肢体残疾者,从广东嫁到鄢陵县陈化店镇河西杜社区的谢明妃没有困居斗室,任由命运摆布,而是自强自立,坚持学习电商知识,通过手机直播售卖化妆品,为家庭增收不懈努力。在抖音、快手上以“残疾宝妈正能量”之名进行直播带货的谢明妃,不仅撑起了家庭的希望,而且在广大群众中间凝聚起脱贫致富的正能量。

两名残疾青年

相识于深圳的电子厂

“来,大家看一看这款产品。在‘5·21’这个特殊日子,姐妹们,买它!”5月21日下午,在鄢陵县陈化店镇河西杜社区居民杜根清家里,他的儿媳妇谢明妃正在通过手机直播售卖化妆品。

今年60岁的杜根清,30岁时才迎来自己的儿子。遗憾的是,其子一出生就肢体残疾。

为了照顾儿子,杜根清和妻子始终在家务农,家庭收入微薄。因行动不便,其子杜小伟读完小学便辍学在家。随着年龄的增长,杜小伟认为自己不能总是在家拖累父母。于是,在乡邻的帮助下,他远赴深圳进入一家电子厂打工,主要做质检、焊锡等工作。

2012年,来自广东阳江的残疾人谢明妃也进入这家电子厂,与杜小伟同在一条生产线工作。工作中,两人配合默契;生活上,两人互相照顾。2015年,杜小伟和谢明妃结为夫妻。

由于杜根清和妻子年事已高,家里又有两名残疾人,2016年,经精准识别,杜根清家庭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了脱贫增收

他们一直尝试各种工作

2017年,谢明妃生下一个健康的宝宝。为了脱贫增收,给孩子创造一个较好的生长环境,杜根清一家进行了很多尝试。

听说卖卤肉赚钱,全家商定后,开始尝试卖卤肉。虽然行动不便,但杜小伟咬牙坚持。在固定地点卖不完,他就走街串巷卖。为了多赚钱,他一天至少跑两趟。

“卖卤肉虽然没有赚到钱,但也没赔多少。”谈及卖卤肉的经历,谢明妃笑着说,“为了脱贫增收,只要是我们能干的,我们都愿意尝试。”

最终,杜小伟选择再赴广东打工。“在电子厂上班没有底薪,干得多挣得多。”谢明妃说,多的时候,杜小伟每月能挣两三千元。今年疫情发生后,电子厂订单减少,他每月只能挣1000多元。

“挣多少算多少,总比在家闲着强。”在家休息3个月的杜小伟,前不久又赶赴深圳工作。

残疾宝妈做微商

凝聚脱贫致富正能量

“孩子她爸出去打工了,我在家也不能闲着。”因要照顾女儿,谢明妃不能随丈夫外出打工。她思来想去,开始尝试做微商。

起初,她在微信上添加女性网友,然后送给她们试用装。“很多人用完试用装,要么不买,要么直接把我拉黑了。”谢明妃笑着说,虽然刚开始几乎赚不到钱,但她没有气馁,继续学习电商知识。

她让杜根清在卧室墙上安装了一个架子,摆上各种化妆品,并将手机支架支在面前,开始做直播。她先试用不同的产品,然后把用法和效果展示给网友。

她给自己取了个很特别的网名——“残疾宝妈正能量”。“第一次做直播,不知道说啥,前言不搭后语,脸红脖子粗。”谢明妃说,现在,她直播带货的水平提高了不少。

“今天是5月21日,谐音‘我爱你’。趁这个时机,希望多卖一些。”谢明妃说,“现在,多的时候,每月能卖3000多元的货;少的时候,每月能卖几百元的货。不管卖多少,咱总不能闲着。”

继续享受相关政策

全家对未来充满信心

以前,杜根清以为儿子的一生都将受制于双腿残疾;现在,儿子竟远赴广东打工。以前,杜根清以为儿子将不能娶妻生子;现在,儿子不仅结了婚,还让他抱上了孙女。以前,杜根清以为他们家将一直穷下去;现在,他们家2019年的人均收入达到了1.8万元。

“俺孩儿和儿媳妇这些年一直自强自立。儿媳妇来到俺家后,一家人都有了奔头儿。”杜根清说。

“对于杜根清家庭,我们首先开展的是‘志智双扶’。”杜根清家庭的帮扶责任人汪永鸽说,“我们通过沟通交流、宣讲政策,增强他们的信心,引导他们务工,靠自己的双手致富;让他们加入集体经济合作社,实行产业帮扶;协调有关部门,按照有关政策让其享受相关待遇。2018年,杜根清家庭成功脱贫。”

“杜根清家庭有两名残疾人。这两名残疾人自强自立、自食其力、踏实肯干,成为我们的脱贫典型。”陈化店镇扶贫办主任裴会娟说,“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开展帮扶,坚持‘四个不摘’,防止这个家庭返贫。”

“请大家放心,我们会加油努力干,日子肯定越过越好!”谢明妃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