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代玺 通讯员 付晓娜
小满时节,瓜果飘香,田园游成了“时尚一族”微信朋友圈的主题之一,田园采摘成了“驴友”、家庭亲子游的必选项目。“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人家在首山脚下采摘白桑葚,就带着孩子来体验一下田园采摘的乐趣。”5月22日,游客顾女士与家人相伴,漫步于襄城县山头店镇山头店村的桑葚园,赏山景、采果子。随着首山的生态修复和旅游开发,附近的村民相继发展瓜果种植和乡村采摘游,不仅美了生态,而且鼓了口袋。
中州第一禅林——乾明寺东南侧300米附近,有一处杏园。游客在园内抬头可见文峰塔,远眺可见乾明寺。杏园面积不大,100多棵杏树管理到位,果子长势很好。杏园的主人是山头店镇寺门村村民陈东辉。他告诉记者,这片杏林是当年退耕还林时,他父亲种的凯特杏,具有产量高、个头儿大、口感好的特点。当时,陈东辉的父亲是村干部,希望通过栽种杏树提高村民的收入。如今,首山生态修复日益好转,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后劲十足。陈东辉暗暗下定决心,实现父亲当年的愿望。
“再有一个星期,我们的凯特杏就可以采摘了。目前,首山的旅游项目做得非常好。我们想借助这个优势扩大规模,引进新品种,发展乡村采摘。”陈东辉说。
与陈东辉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山头店村的孙伟林。他4年前流转近100亩地种起了桑葚、葡萄、无花果等,大力发展采摘游。目前,他种的30多亩桑葚已经成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一位来自平顶山的游客说:“这个桑葚采摘园的桑葚口感很好,我们来好几次了。”
孙伟林的桑葚园里有黑桑葚,还有稀有品种白桑葚。孙伟林说:“这两种桑葚味道各有特色:黑桑葚无籽、个儿大,酸甜可口;白桑葚吃着特别甜,没有酸味儿。”
孙伟林告诉记者,G311线修建时,他捕捉到商机。襄城县委、县政府发出对首山进行生态修复的信号后,他亲眼见证了首山的一步步变化:环山路修到他的采摘园门口,山体绿化彻底改变了首山的面貌。首山油菜花旅游文化节的举办、山顶公园的建设,都预示着首山的勃勃生机和发展后劲。孙伟林判断,观光旅游和乡村采摘游将是首山经济发展的主导项目。因此,2019年年底,他毫不犹豫地扩大种植规模,栽种了20多亩蟠桃、10余亩车厘子和火龙果等果树,并注册了商标“紫尚林”,全力打造采摘园。“现在,该园种有车厘子、蟠桃、无花果,一年四季水果不断。”孙伟林笑着说。
首山的生态修复与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十分契合,真正美了生态,鼓了群众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