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咱爸咱妈

老年夫妻要学会互相欣赏

□ 记者 肖涛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几十年朝朝暮暮的相处下,不少老夫妻相濡以沫,安享晚年。可有些老人退休后,夫妻之间总是为一点儿小事吵闹不断。退休后的夫妻相处模式为何差别这么大?5月24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老伴儿看我不顺眼咋办?

“我父母以前感情挺好的,但俩人退休后总是吵吵闹闹。我父亲也很倔,不肯给母亲说句软话。前几天他们又吵架了,俩老人居然说要离婚。”说起父母的退休生活,市民张秀萍哭笑不得。

当日上午,记者跟随张秀萍来到其父母位于市区劳动路的住处。了解了记者的来意后,张秀萍的父亲大吐苦水:“我买的菜,老伴儿总嫌贵,说我不会过日子。做家务,我前面干着活儿,老伴儿在后面收拾,怎么做都不对她心思。有时为了避免和老伴儿起冲突,我就出去散步,到点再回家吃饭。老伴儿又开始抱怨,说我什么活儿都不干。”

张秀萍的父亲说,退休后,他和老伴儿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以前,老伴儿一直照顾其有病的父母,他打心眼儿里感激老伴儿。可现在,老伴儿每天拿他当小孩儿一样管教,总是挑他的毛病。有时,老伴儿还当着女婿的面数落他,弄得他很没面子。

张秀萍的母亲也是一肚子牢骚,说她老伴儿总是一块抹布从客厅擦到卧室,再擦到厨房,说他多次也不听。

老夫老妻也要互相赞美

记者走访发现,像张秀萍父母这样的老夫妻大有人在。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老伴儿之间本应该相互关照。可是不知怎的,年轻时和蔼可亲的人,变成了唠唠叨叨的“讨厌鬼”;曾经欣赏的正直变成了不可理喻的固执;贴心的追求者变成了难缠的伴侣;积极上进、富有激情的爱人,变成了无所事事、懒散的人。

“一位叫迈克尔·坎宁安的心理学家解释了这种现象,提出了‘社会过敏原’的概念。他认为,社会过敏原是粗鲁的习惯,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故意的冒犯行为和破坏规则。”心理咨询师崔会霞介绍。

怎样避免这种社会过敏原破坏老伴儿之间的关系呢?崔会霞表示,首先要学会接受,爱老伴儿就要接受其缺点。其次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老伴儿的“怪癖”,把它当成可爱的特质。最后要学会互相欣赏。“女人靠哄,男人靠捧”的小技巧要常用。改掉那种“我对你好,就可以对你任意发脾气”的霸道行为。

“老年夫妻也要经常牵牵手,互相赞美,时间一长,平淡的夫妻关系就会发生令人惊喜的变化。”崔会霞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