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朱兆浩 通讯员 添浩) 5月25日,记者从中国移动许昌分公司获悉,近期,网络贷款类诈骗案件呈上升趋势。疫情发生以后,一些中小企业、个体经营户、创业者资金周转困难。这时,很多人选择网络贷款。不法分子利用他们急需资金的心理,冒用正规网贷公司的名义,用虚假的网贷APP,以交保证金、刷银行流水、银行卡被冻结等为由进行诈骗。
据介绍,常见的网络贷款类诈骗方式有4种。第一种是不法分子谎称国家助学政策有变。他们冒充工作人员致电在校学生,称以前的贷款账户需要注销,并按照他们说的步骤进行操作,否则会产生不良影响。第二种是谎称急需注销贷款账户。不法分子冒充网贷客服人员联系受害人,谎称其贷款账户因长时间未使用,需要注销,否则将影响个人征信。之后,不法分子以注销贷款账户必须清空贷款为由,诱骗受害人转账。第三种是假冒网贷平台。不法分子利用虚假网站或应用程序,以短信、网页广告等形式进行诈骗。一旦有受害人下载、注册,不法分子会提前在敏感、关键细节处添加恶意链接,窃取受害人的银行卡号、密码等重要信息。第四种是谎称放贷前得先付费。不法分子发布无抵押、无担保、低利息等虚假贷款信息,吸引受害人贷款。一旦有人上钩,他们以交保险费、保证金为由,诱骗受害人转账。
网络贷款类诈骗虽然具有很强的欺骗性,但是“套路”大都相似。第一步:通过群发短信、网上发布广告、打电话等方式吸引有资金需求的贷款对象;第二步:以无抵押、无担保、低利息、放款快等诱导受害人贷款;第三步:以交保险费、中介费、手续费、担保费等为由骗取受害人的资金。整个作案过程中,不法分子与受害人无正面接触,手段隐蔽,不受地域限制,侦破难度大。
中国移动许昌分公司相关负责人提醒广大市民,只要牢记四个“凡是”,就能远离网络贷款类诈骗:凡是要求添加QQ、微信的,凡是要求交保险费、中介费、手续费、担保费的,凡是打着无抵押、无担保、低利息、放款快旗号的,凡是在放贷前收取费用的,都高度疑似诈骗,切勿上当。如果需要申请贷款,请选择正规渠道、官方平台,切勿心存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