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好大一棵树

300年国槐,麦田里的守望者

□ 记者 李嘉 文/图

闵庄村的老槐树

好大一棵树

第84期

树种:国槐

树龄:300年

地址:禹州市鸠山镇闵庄村

在禹州市鸠山镇闵庄村闵庄小学后的一片麦地里,长着一棵300年树龄的国槐。四季变换,老槐树牢牢地扎根于身下的土壤中,陪伴树下一代又一代村民成长,见证了村庄的变迁,默默地做麦田和村庄的守望者。

枝繁叶茂的老树独自屹立于麦田

5月21日,在73岁的老支书闵占中的带领下,记者一行人沿着一条通往山上煤矿的小路行走,在一所学校后面金黄色的麦田里,见到了这棵树龄达300年的老槐树。

老槐树孤独地屹立在这片麦田的正中央。金黄色的麦田连成一片,微风一吹,麦子相互拍打,发出沙沙的声音,像波浪一样荡漾着。老槐树巨大的树冠好似一把大伞,挡住了些许夏日的强光,给这片麦田带来了仅有的阴凉。

记者走近观察,发现这棵老槐树足足有三抱粗。它的树皮饱经风雨,但是并没有像其他老树那样开裂。岁月的痕迹深深地烙印在每一寸树皮上,形成一道道深浅不一的褶皱,像老人脸上深深的皱纹,又像一块块龙鳞包裹着树干。

“从我记事起,这棵老槐树就是这个样子。”闵占中说,它生长在田间,村里没人知道这棵树是谁种的。这棵老槐树的生命力很强,村民对它非常敬畏。

见证了闵庄村煤炭产业的兴衰

闵庄村地处偏僻的山区,土地贫瘠,但煤炭等资源丰富。老槐树旁边的小路就是通往山上的煤矿的。

“我们这里自古就是产煤的地方,还有一个‘王子窑’的传说。”闵占中说,相传明英宗朱祁镇的第九子朱见沛成为禹县第一代微王,“王子窑”的传说与他的后人、第四代微王朱载埨有关。

有一天,朱载埨带着家丁进山游玩,行至闵庄村时发现村民烧火做饭用的是煤,于是想将山霸占,挖煤卖钱。因为挖出的煤质量特别好,朱载埨赚了大钱,村民也收获颇丰。

他们认为这一切是老君爷所赐,于是在煤矿东边盖了一座老君爷庙。

由于当时的开采条件有限,三年后煤矿就挖不出煤了。山的南边形成了一块洼地。由于朱载埨开办煤矿让村民收获颇丰,所以有了“王子窑”的传说。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这里靠山吃山,开矿采煤,最多时达13个煤矿。虽然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村里人过上了富足安逸的生活,但是对环境的破坏是很严重的。”闵占中说,还好治理得早,现在山上植被茂密,再也看不到以前满山煤矿的样子了。

见证了闵庄村的涅槃重生

老槐树西边有座山,被村里人称作杏山。为什么叫杏山?因为山上产的杏口感香甜。杏山上种了超过1000亩杏,杏花开时恍如仙境,杏熟时满山金光点点。

记者采访时,正逢杏成熟。70岁的白珍大娘拎着竹篮在自家种的杏树上摘杏。黄澄澄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

“村里的煤矿关停以后,大家在废弃的矿井处、贫瘠的山坡上种满了各种绿植和杏树。”闵占中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村民的努力,闵庄村逐步改变了过去黑水横流,到处脏、乱、差的面貌,重新焕发生机。

山上的杏树为村民带来了收入。白珍大娘家每年仅靠种杏就有四五万元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