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烟火气·文明风

“地摊经济”引起热议,市民和网友纷纷表示——

既要地摊儿烟火气,也要城市“高颜值”

娄新苹正在制作炒酸奶。 记者 张汉杰 摄

市民在春秋广场的夜市摊儿前排队买特色小吃。记者 毛迎 摄

马玉文正在为顾客盛浆面条。 记者 张汉杰 摄

核心提示

近日,中央文明办明确要求,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考核内容。此消息一出,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促就业、保民生,助推经济复苏,全国不少城市开始推行“地摊经济”。

连日来,本报持续关注许昌的“地摊经济”“夜间经济”,推出了一系列报道。针对“地摊经济”,市民和网友都有什么看法和建议?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

□ 记者 毛迎 张汉杰

【摊贩】 只要肯吃苦,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6月1日,夜幕降临,白天的热气渐渐消散,市区奎楼街两侧的地摊儿开始亮灯营业,一个挨着一个,形成两条光带。“每个摊位上的一盏灯,照亮的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在这条街出摊儿主营浆面条的马玉文、李小琴夫妇感慨地说。

他们夫妻同岁,今年刚满65岁。他们在这里摆地摊儿已经20年有余,每天晚上6时30分出摊儿,什么时候卖完什么时候收摊儿,往往忙到夜里十一二时才回到家。他们虽然很辛苦,但靠这个小买卖拉扯大了一双儿女,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听说国家支持摆地摊儿后,我激动得几天没睡好!”马玉文说,作为资深的摆摊儿人,他深知这一人群的辛酸与不易。“政府帮助我们就业、促进我们增收,我们也要回报消费者。作为本地的一家老摊儿,我和老伴儿趁身体尚好,打算多干几年,让更多顾客喝上可口的浆面条。”

娄新苹的摊位离马玉文、李小琴夫妇的摊位不远。她主要经营炒酸奶。当晚,她摆好摊儿不久,摊位前就排起了长队。“天气越来越热,来吃冷饮的人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现在‘地摊经济’火了,挣钱的门路多了。只要肯吃苦,日子就会越过越好。”娄新苹说,她10多年前下岗后为了生计开始摆地摊儿。大生意发家致富,小生意养家糊口,她非常感谢政府对摆摊儿的小商贩给予的支持。“吃水不忘挖井人。政府帮助我们就业,我们也要为文明许昌加油。”娄新苹说,摆地摊儿不能影响交通和环境卫生。当有消费者来买东西时,她会劝导对方排好队,不影响人们通行。她带了垃圾桶,收摊儿后会把收集的垃圾带走。

“我晚上六点半过来,十一二点收摊儿。有的人下班晚了就过来买点儿吃的。一些老客户有我的微信,要是太晚了,就给我发微信让我等他一会儿。我很愿意等,因为人家相信我,对我的小生意也是一种支持和肯定。”娄新苹说。

【市民】 路边摊儿提供便利,城市更有烟火气

6月1日19时许,随着夜幕的降临,市区春秋广场变得热闹起来,出售服装、鞋子、玩具、饰品的摊位一个接着一个,卖臭豆腐、烤面筋、爆肚儿、麻辣串儿等的摊点前有不少排队等候的食客……川流不息的人潮,让人深刻地感受到城市的烟火气。

“天气热了,我每天晚上都带着孩子出来遛弯儿。春秋广场的夜市很热闹,有各种小吃,还有服装鞋帽,走走看看,再买点儿心仪的商品,感觉很开心。”市民王红燕说。

6月2日8时许,家住市区文化路附近的苏秀琴把孙女送进幼儿园后,在文化路旁一个出售西红柿的摊点上买了两公斤西红柿。

“听说路边摊儿不再列入文明城市测评内容,这两天文化路上的摊贩多了一些。对于老百姓来说,出门就能买到新鲜的蔬菜、水果,的确很方便。”苏秀琴说。

随着端午节的临近,文化路上出售粽子、糖糕的摊位增多了。6月2日中午,市民许先生骑摩托车带着刚放学的孩子回家。在文化路中段,孩子看到卖粽子的摊位,嚷嚷着要吃粽子,许先生便停下车买了几个。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很多行业受到了冲击。国家提出‘促就业 保民生’,小小的地摊儿不但为群众生活提供了便利,而且促进了就业。农民可以把自家地里产的瓜果蔬菜拉出来卖,会包粽子、炸糖糕、卤熟食、烙菜馍等手艺的人也能创业当老板,挺好的。”许先生说。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市民表示,“地摊经济”在解决低收入人群就业和生存问题的同时,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只要不打扰居民生活、不扰乱市容环境、不影响交通秩序,在保障城市“高颜值”的前提下增添一些烟火气很有必要。

【网友】 提倡不等于放任,规范经营很重要

连日来,本报持续聚焦许昌的“地摊经济”“夜间经济”,连续刊发了《马路地摊儿规范经营不扰民》《夜市复苏,烟火归来》《“地摊经济”释放活力,让城市更有烟火气》等稿件,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本报微信公众号后台接到不少网友的留言。

网友“ai胖子”说,对“地摊经济”持赞成态度,但是必须有一些限制,比如时间和地点。地摊儿夜间噪声大,周围居民受不了;车辆乱停乱放,影响交通等问题都需要引导。

网友“睨睨”说,提倡“地摊经济”“夜间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居民消费,让城市更有烟火气。但提倡不等于放任,占道经营、卫生、经营时间、噪声的问题,以及油烟排放的问题都需要重视。

网友“国友”说,“地摊经济”允许路边摊儿回归,最怕不自觉的商贩骑一辆三轮车挡在路口,影响交通。

网友“追梦”认为,“地摊经济”的复苏,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

对于许昌“夜间经济”的繁荣,网友“陆飞”连连点赞:“许君以昌,一夜梦华!许昌,越夜越美丽,越夜越精彩!”

网友“扬”说,“地摊经济”“夜间经济”不仅聚拢了人气,方便了市民,而且提高了许昌人的创业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