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吕正子 文/图) 贫困村脱贫致富要靠产业,有了产业该怎样做大做强?襄城县湛北乡尚庄村给出的答案是依托上级帮扶,产品错峰上市,农户抱团成长,推动产业升级。
5月30日下午,襄城县湛北乡尚庄村的一座塑料大棚内,一个个瓜藤整齐排列;绿油油的叶子里,一个个精致的小吊瓜掩映其间。47岁的尚庄村党支部书记周自克满意地察看吊瓜的长势。
“20年前,俺村还是个贫困村!”周自克说,那时的尚庄人以务农为生,村里全是土路,年人均收入仅为700元。穷则思变,2001年,尚庄村找到了大棚瓜菜种植的发展路子。当时,首批参与大棚瓜菜种植的13户农户承包了45亩土地。经过19年的发展,尚庄村大棚瓜菜种植面积已达到1100亩,有各类大棚800多座,单亩产值达1.8万元。该村还依托特色产业,成功举办了9届西瓜节。
“通过19年的经营,我们摸索出了大棚瓜菜种植长盛不衰的秘诀!”周自克介绍,尚庄村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与上级部门的帮扶密不可分。以今年为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西瓜节不能举办,很多瓜农担心西瓜销路不畅。然而,湛北乡相关部门在网上直播带货,帮助尚庄瓜农卖西瓜,销售情况甚至比往年还要好。
产品错峰上市是尚庄人扩大利润的一大“法宝”。经过实践,尚庄人建立了“两种三收”的种植模式。每年立春后,瓜农开始在大棚内播种,4月中下旬第一茬儿西瓜成熟。这比普通的大田种西瓜早上市近一个月,让尚庄西瓜抢占了先机。瓜农在6月继续对瓜藤浇水,7月收获第二茬儿西瓜。7月下旬,瓜农清除瓜藤、种下辣椒,辣椒在10至12月逐批成熟。
为了提升“抗风险”能力,农户们抱团发展。尚庄村成立了绿之洲果蔬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以社带村,村社互补,共创共促。
尚庄人还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更换新品种,推动产业提档升级。以前,尚庄村仍以种植普通西瓜为主。近两年,该村大力推行吊瓜种植。这种西瓜个头儿小、口感好,深受顾客喜爱,且价格较高。一公斤吊瓜的价格为2元,远远超过普通西瓜0.7元/公斤的价格。
周自克表示,尚庄村将继续做好大棚瓜菜种植这篇“文章”。一方面,鼓励村民及时更新品种,适应市场、获取利润;另一方面,发展观光农业和采摘业,丰富尚庄产业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