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高考不久将来临,莘莘学子将怀揣梦想,奔赴改变人生命运的高考“战场”。
历史名城许昌,文化底蕴深厚。为弘扬儒学、振兴文运,许昌曾兴建了一些古建筑,如文庙、奎楼、文昌阁,以祈求许昌大地文脉昌盛,能够走出更多的青年才俊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辉耀四方。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承载着文化,而且见证着历史兴衰。本期《新闻深三度》以《许地文脉 赓续永昌》为题,为读者讲述与许昌文运兴昌的典故,同时祈愿今年参加高考的学子们能够一路过关斩将、金榜题名。
1184年前的一天,在许州古城,一座弘扬儒学的庙堂开始动工兴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塑像随后落户于此。
弘扬儒学,振兴文风。从此,这座古城有了文庙,这里也成了无数学子供拜圣人、学习提升的场所。
今天,古色古香、几经修缮保护的许昌文庙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统文化依旧薪火相传。
记者 牛志勇 通讯员 余涛
文庙与孔庙,两者有啥差别?
5月25日上午,湛蓝空中变幻多姿的流云映衬着市区文庙前街古色古香的春秋楼景区,使得这处明清古建筑群看上去更加恢宏大气、巍峨美丽。
“踏进文庙这座古老的建筑,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块照壁。它建于明嘉靖年间,名为‘麒麟祥瑞大照壁’……”女讲解员贺晶戴着一顶深蓝色帽子,边走边用标准的普通话,将隐藏在文庙内的故事向外地游客娓娓道来。
紧临立有亚洲最大室内关公塑像的关圣殿的许昌文庙,创建于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现存文物建筑5 座,为四进院落,中轴线有棂星门、照壁、泮池、戟门、大成殿,东西廊庑呈对称性建筑格局分列大成殿东西两侧。明代刊印的许州州学图中,文庙气势恢宏。按照图上中轴线上的建筑顺序,从南向北依次为大成坊、仪门、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明伦堂。
孔庙、文庙、黉学、黉宫,均为纪念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及弘扬儒学而建。关于文庙与孔庙,虽同为纪念孔子和弘扬儒学而建,但在中国圆明园学会园林古建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建筑大学设计研究院古建研究所所长宋国晓看来,两者并不完全等同。
“据我所知,中国真正称之为孔庙的有3处:山东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浙江衢州孔氏南宗家庙(孔子嫡系后裔所建),其他地方的一般都称为文庙。”宋国晓说,文庙、孔庙都是官方主导兴建的产物,一般县级层面的地区都建有文庙,文庙的规格没有孔庙高。“放眼国内,因人而建的庙中,文庙、武庙较多,武庙也叫关帝庙,数量更多。”
“按照中国古代的建筑格局,建筑群的主体建筑名称是不同的。佛寺建筑的主殿是大雄宝殿,道观的主殿是三清殿,文庙的主殿是大成殿,关帝庙的主殿则为崇宁殿。”宋国晓说,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所谓“封建”有“分封建制”“分封建国”等含义,体现到古建筑上,则分五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庑殿式建筑(如太和殿)、重檐歇山式建筑(如天安门城楼)、悬山式建筑、攒尖式建筑(如文峰塔)和硬山式建筑(普通民居)。古建筑构件瓦的颜色也不能乱用。
文庙主体建筑为啥叫大成殿?
据许昌春秋楼文物管理处副主任张广东介绍,新中国成立后,许昌文庙文物建筑分别在1959 年、1978 年、1989 年和1995至1997 年进行过维修,文物建筑整体完整性较好。最初的庙址在城东南隅,后于金章宗昌明年间迁至现址,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
“在古代,文庙的规制森严,不能逾越。但在具体的设计、建设中,地方政府又有一定的自主权。所以在通规之下,各地文庙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一样的风貌。”张广东说,许昌文庙大成殿为七开间的单檐歇山式建筑,这与汝州文庙、襄城文庙和叶县文庙中大成殿为五间不同,体量更为宏大,与郑州文庙在建制规格上是一样的。
绕照壁,过泮池,经戟门,就到了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殿古色古香,单檐歇山式建筑,赤柱接地,飞檐翘角,绿色琉璃瓦覆顶。在屋檐上方,迷你版的“两层阁楼”上有“文圣”两个金字,刚劲有力。
该殿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大成殿前有月台,青石踏步中间镶嵌御路石,是六块条石组成的“二龙戏珠”高浮雕,为明代石刻精品。“进入大成殿,人们要从这里经过,有‘平步青云’的美好寓意。”贺晶说。
一脚踏进庄严肃穆的大成殿,迎面供奉的就是文圣人孔子。孔子慈眉善目,双手交合,显得十分谦虚和肃敬。孔子被世人称为“大成至圣先师”,大成殿因此而得名。
许昌今有几处文庙?
当下,许昌有几处文庙?记者从许昌市文广旅局文物与考古科了解到,除了市区春秋楼景区内的文庙外,禹州市区和襄城县均保留有文庙大成殿,长葛文庙已经消失,鄢陵文庙仅存戟门。
许昌市文广旅局文物保护与考古科科长潘惠雄提供的档案显示:襄城县文庙位于襄城县城关镇利民北街,创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是中原创建较早的文庙之一。现存主体建筑奎壁为明代建筑,大成殿为清代建筑,具有浓厚的中原文化特色。襄城县文庙于1963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今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禹州文庙始建于元初,由州尹王显祖创建,后明、清两代多有修缮。由于种种原因,只有大成殿被保留了下来。
近年来,襄城、禹州两地均对文庙大成殿进行了维修、保护。目前,囿于种种原因,襄城、禹州两处文庙均不对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