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的李俊娜是一名柔弱的女子,结婚、生子,循规蹈矩地重复着一名农村家庭妇女的生活。然而,平静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
2017年初夏,李俊娜的丈夫突遇车祸,生活不能自理。李俊娜不得不扛起家庭的重担,照顾丈夫,养育孩子。她不等不靠,在政府的帮扶下,走上公益岗位,努力实现家庭脱贫。李俊娜身上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能量?6月3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灾难来临,不得不坚强
6月3日一大早,襄城县姜庄乡盆张村的麦田里,柔弱的李俊娜正在收麦。尽管是机械化收割,但麦粒仍需要打包、清运。其他农户家几个人在田地里穿梭,而李俊娜只能一个人忙碌。
时光回到2017年初夏,李俊娜的丈夫张民生骑着摩托车外出打工时突遇车祸,丧失了劳动与生活自理能力。
“当时,我觉得天都塌了。但看着瘫痪在床的丈夫,我只能偷偷地抹眼泪。”李俊娜说,那时候,她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看着年幼的孩子、重病在床的丈夫和年迈的老父亲,李俊娜暗下决心:“为了亲人,我得振作起来!”
政府帮扶,重拾生活信心
丈夫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没了收入来源。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李俊娜在照顾家人的同时,四处打零工,但微薄的收入养活不了一家老小。当地政府得知李俊娜的家庭情况后,将其定为贫困户,并给予政策上的帮扶。
“党委、政府考虑到我家的情况,安排我在村里当保洁员,每个月有了固定收入,家里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李俊娜说,每天早上,她照顾好家人后,就匆匆拿起扫帚,推起推车,开始一天的工作。工作之余,她利用空闲时间,打零工补贴家用。“政府的帮扶给了我信心。我一定好好干,把家照顾好。”
生活困境和家庭变故没有压垮李俊娜的意志。她吃苦耐劳、不离不弃的品质也感动了身边的干部和群众。
我要当好村里的保洁员
每天在盆张村的乡间小路上,不少村民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李俊娜一边打扫村里的卫生,一边照顾丈夫。为了让丈夫尽快康复,她在工作之余,一遍遍扶着丈夫练习走路。
如今,张民生已经能扶着轮椅,缓缓地向前走了。看到张民生的变化,村里人都说:“张民生康复得这么快,都是俊娜不离不弃、精心照顾的结果。”
安排贫困户从事公益岗位,既能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增加其收入,又能使村镇的环境得到改善,使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工作相结合,实现了精准扶贫和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村里经常组织公益活动,让贫困户参与,得到的积分可以在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李俊娜说,“爱心超市里米、面、油样样俱全,我是越干越愿意干。”
“我要当好保洁员,依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清扫完村路,李俊娜拿起铁锹,和其他保洁员一起走向另一个垃圾堆放点。她的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