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大弓) 进入6月以来,莲城的天气表现出如火的热情,空气中的热浪一阵接着一阵扑来,地面温度直线上升,让人不敢在室外久待。好消息是,今明两天我市气温略有下降。
明天阵雨“凑热闹”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白居易的这句诗十分贴切地描绘出最近几天我市的酷热天气。
昨天上午,太阳便露出“真容”,午后35℃的气温让人真切感受到了夏天的威力。5月下旬,我市就曾出现高温天气。进入6月后,高温天气频繁出来“刷存在感”,人们不得不使用空调降温。研究表明,在使用空调的过程中,3个小时不开窗换气,室内空气就会不新鲜;6个小时不换气,室内空气就可能达到严重污染级别。因此,在9时到11时、13时到16时、19时到22时这三个时段最好开窗通风。
面对高温天气,在探讨防暑降温的有效措施之外,天气何时“退烧”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与前几天相比,今明两天的热度将慢慢减弱,高温酷热的感觉将有所缓和。具体预报为,今天晴天到多云,偏东风3到4级,23℃到34℃;明天多云间阴天,有阵雨或雷阵雨,23℃到33℃。
盛夏悄然而至,炎热的天气往往让人心情烦躁。其实,无论是高温还是下雨,都是万物生长加快的催化剂。大家不妨静下心来,享受这专属夏天的声音,体会夏日的乐趣。
芒种节气防中暑
每半个月我们就会迎来一个新的节气。上周五我们迎来了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它代表成熟与收获。
此时,夏季的天气特点逐渐显现:中午气温较高,加上空气湿度越来越大,我们会觉得像在蒸笼里一样。多数人容易头昏、懒散,所以,芒种养生要注意“防”。起居上应晚睡早起,饮食上要清淡,生活中注意预防中暑、肠胃炎等。
宋代诗人陆游在《时雨》中写出了芒种时节的农家景象。这首诗中的“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常常让我联想起一个词语“青梅煮酒”。煮青梅据说夏朝就有了,而且渐渐成为古人在芒种时节的习俗。青梅含有多种天然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防中暑、降血脂、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功效。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要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遥想当初,农桑人家自己动手煮梅,既饱口福,又很有风雅的形式感。
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眼下正是梅子的采摘时节。采摘的梅子要洗净阴干。将处理好的梅子泡在白酒里,白酒一般选50度以上的高度酒,以5公斤白酒放1.5公斤梅子、1公斤冰糖最合适。这样浸泡一月余就可以品饮了。梅子与酒相得益彰,不仅增加酒香,还使饮者不易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