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关注

小鹤回家

张婉鹤在亲人的簇拥下回到家乡。 本版图片均由记者孙学涛摄

襄城县山头店镇张店村,居民和志愿者欢迎张婉鹤回家。

□ 记者 孙学涛 通讯员 邵玺

“妈——”

6月8日12时30分许,随着一声撕心裂肺般的呼喊,31岁的张婉鹤怀抱孩子跳下汽车。迎接她的,是她朝思暮想的母亲的怀抱。接着,她的父亲张子超、姐姐张志鹤拥了上来。一家人抱在一起,泪雨滂沱……

这一刻,一家人足足等待了17年。这一刻,一家人拥在一起,久久不愿松开。

17年前的“非典”时期,襄城县山头店镇张店村居民张婉鹤,在一天早上上学之后,再也没有回家。17年后,在宝贝回家志愿者,许昌、襄城、吉林长春警方,以及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张婉鹤从长春启程,11时许抵达许昌东站,由志愿者接回首山脚下、汝河岸边。

14岁时被人拐卖

时间倒带到2003年春天,那时发生了“非典”疫情。

张婉鹤的父亲张子超和母亲黄青梅清楚地记得,那天是农历三月十四,公历4月15日,14岁的张婉鹤和往常一样,早早吃过饭,身穿最喜爱的粉色上衣,骑着自行车去上学。

中午,张婉鹤没有回家。张子超和黄青梅没太在意,“孩子可能去同学家蹭饭了”。

傍晚时分,放学时间已过,张子超和黄青梅却迟迟没有等到张婉鹤。他们这才隐约感到“事情不好了”。

他们急忙四处寻找。从张婉鹤要好的同学口中,他们打听到,张婉鹤把自行车和书包放在学校就离开了,没有告诉任何人去向。

“我抓狂得很,四处寻找!”张子超回忆道,他当时跑到紫云山附近打听时,老乡告诉他,有两个男的架着一个10多岁的女孩儿往前走,遇到民兵打靶折回来,后来不知去向了。

“是,是!就是这个女孩儿!”他拿出照片让老乡看,老乡一口咬定被架走的女孩儿就是照片上的女孩儿。

张子超和家人寻找了一天一夜毫无结果,于是到襄城县公安局山头店派出所报了案。

襄城警方立即开展侦查,很快锁定张店村居民张铁柱涉嫌将张婉鹤拐卖。

父母相继患病致贫

女儿不见了,对张子超和黄青梅来说犹如天塌了一般。他们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女儿就这样平白无故地失踪。

从此,张子超和妻子踏上了漫漫寻女路。

“一宿一宿地睡不着,每天以泪洗面。”说起寻找女儿的情形,黄青梅仍泪流满面,“一闭眼,闺女在冲我笑;一睁眼,啥都没有。我心里天天想,闺女到底被拐卖到哪儿了,受了哪些罪,一天一天是咋过的,还在人世不在?”

张子超一有线索,就动身去寻找。“郑州、平顶山、商丘、周口都转遍了,郑州不知道去了多少次。”张子超回忆道,有一次,他听人说在四川成都见过女儿,赶紧买了车票赶赴成都。到了成都,他又听人说在陕西商洛见过女儿。于是,他又赶赴商洛。

与此同时,许昌、襄城警方始终在追缉张铁柱。在后续工作中,许昌警方下发了对张铁柱的通缉令。

“狡猾得很,好几次差点儿抓到。”张子超回忆,有一次,民警抓捕张铁柱时扑了空,房间地板上的烟头还没熄灭。

一次次的失望,侵蚀着张子超和妻子的身体。2005年,刚满50岁的黄青梅被查出罹患食道癌。

“我还能不能见到闺女呀?”

“你得坚持住,我一定把闺女找回来。”张子超也被查出患了冠心病,但始终坚强地给妻子打气。

张店村党支部书记范耐法说,张子超和妻子由于长年在外寻找女儿,加上患有重病,2016年经精准识别,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店村严格按照脱贫攻坚政策予以扶持、关照。

“非常感谢县里、镇里、村里对我们的帮助。要不是他们,我们真过不下去了。”张子超说。

宝贝回家志愿者追寻5年

在日思夜想中,时间飞快地过去。2015年7月,张子超和妻子在电视上看到一档寻人节目,心中再次燃起寻找女儿的希望。当年7月27日,他们在宝贝回家网站登记张婉鹤的信息。

第二天,志愿者“无珂”接到寻找张婉鹤的任务,但当时关于张婉鹤的线索太少,没有比对出任何有用的信息。

2020年3月17日,宝贝回家志愿者“铁军是我”接到求助,家在长春市农安县的杨珩讲述了一个关于“张贝贝”的故事。

2020年1月28日,农安县国营洼中高农场退休工人刘桂芹收留了一个流浪女“张贝贝”,“张贝贝”带着一个4岁的男孩儿。“张贝贝”的手臂上有伤痕,言语混乱,行动迟缓,记忆模糊。杨珩隐约感到,“张贝贝”一定经历了难以言说的坎坷和挫折。

杨珩了解到,“张贝贝”20世纪80年代末出生,父母住在河南省平顶山市一带,父亲可能叫张铁柱,母亲叫黄青梅。

3月18日,“铁军是我”了解详细信息后,在宝贝回家网站上发帖。3月19日,志愿者“苏州的树”在浏览宝贝回家网站时发现,5年前的帖子中张婉鹤母亲的名字与“张贝贝”记忆中母亲的名字相同,并且两个帖子中同时出现“张铁柱”这个名字。

“铁军是我”查看两个帖子中的照片,发现张婉鹤和“张贝贝”的相貌也有相似之处。“无珂”通过智能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跨年龄比对,发现双方相貌的相似度高达94%。

“‘张贝贝’极有可能是张婉鹤!”志愿者欢呼雀跃。

踏上漫漫回家路

其时,张子超生活在疫情之后的复工复产之中。

“张子超有一门做菜的好手艺,虽然因病致贫,但通过多方扶持,2017年已经光荣脱贫。”山头店镇工作人员李海峰说,脱贫不脱政策,他们将继续帮扶这个家庭,防止他们返贫。

如今,张子超和妻子住在大女儿家。家里的镜框中,小女儿升学时的标准照放在最中间。

“您是张婉鹤的爸爸吧?请您看一张照片,确定这是不是您的女儿?”

3月20日,张子超正在拉水,突然接到宝贝回家志愿者的电话,蒙了足足30秒,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的女儿?我的女儿找到了?”

志愿者“无珂”把“张贝贝”的照片发给张子超,思女心切的张子超和妻子黄青梅一眼便认出了女儿。夫妇俩喜极而泣:“没变,哪儿都没变!”

但是,没有身份证、户口簿,张婉鹤无法买到车票。为了帮张婉鹤办理户籍,张子超赶到襄城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与“张贝贝”进行DNA比对。4月29日,好消息传来,“张贝贝”的DNA与张子超比对成功!

然而,由于东北地区的疫情形势,张婉鹤的回家之路再次延宕。

5月22日,在多方协调下,襄城警方为张婉鹤出具了户籍证明,用于她购票回家。

连日来,宝贝回家河南志愿者云锦、杨京磊、蒋新禹奔波协调帮助张婉鹤回家的工作。

6月8日,在刘桂芹、农安县国营洼中高农场办公室主任赵明德等人的护送下,在志愿者、民警的护佑下,张婉鹤终于回到了离别17年的故乡,回到了父母身边。

张婉鹤的姐姐张志鹤给她准备的干净房间里,早早铺好了头几天买好的凉席,安装了电扇,案板上摆好了她喜欢吃的各类水果。

张婉鹤在亲戚、朋友的簇拥下,讲述了17年的过往。她先被拐卖到洛阳,后来跟着买她的男人到新疆打工,之后跟着他到长春,靠捡拾垃圾、收破烂为生。买她的男人在母亲去世后,留下10多岁的大儿子,让她和小儿子流浪在外。再后来,她遇到了刘桂芹等好心人……

“妮儿呀!我是恁姑!”

“我的孩子呀!我是恁姨!”

“小鹤!我是恁婶!”

在张志鹤家里,张婉鹤的亲戚、朋友及街坊邻居纷纷赶来,敲锣打鼓,像迎接离家17年的女儿回家,又像迎接一只孤孤单单在风雨中飞翔17年的小鹤平安归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