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每至傍晚时分,八一路桥附近的清潩河游园就会陆续聚集一些身着旗袍、举止优雅的中老年女性。她们手持雨伞和摇扇,伴着音乐,迈出颇具“明星范儿”的模特儿步,成为游园中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线。她们就是八龙圆梦舞蹈队。
□ 记者 李嘉 文/图
民族舞、健身操、模特儿走秀
舞蹈队会的真不少
6月8日晚上7时许,八一路桥东侧的清潩河游园内,轻快的音乐想起,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望。范花君正带领着八龙圆梦舞蹈队的队员练习旗袍走秀。“我们练习的这支曲子叫《书香满中华》,为此队员们特意准备了书、伞和扇子等道具。”范花君笑着说,练习有一段时间了,队员们姿势优雅、动作规范,从头到尾一直很合拍,“再练一阵子就能表演了。”
范花君今年56岁,舞蹈队有2个领队,她是其中之一。
“我们这支队伍成立9年了,成员有40多人,成员平均年龄55岁。大家都没有舞蹈基础,就是喜欢跳跳广场舞,一起锻炼身体。”范花君说,2011年,刚开始大家跳健身操,后来开始在网上找视频学习其他舞蹈。
“在团队建立初期,我们什么都没有,没有音乐、没有音响、没有场地和演出服,可以说是‘三无’团队。”忆起当初的情景,范花君很感慨。无论条件如何,大家都会目标一致。既然因为共同的爱好聚到一起,就要认认真真做事,开开心心跳舞。
“建队以后,我们在网上找了很多跳舞的视频,开始自学。有民族舞,像《水鼓舞》《小背篓》等,有健身操,还有你现在看到的旗袍走秀。”范花君介绍,虽然这是一支业余舞蹈队,但每个队员对待自己热爱的舞蹈都特别认真,力求每个动作节拍都要到位、准确、整齐。
参加各种比赛、上春晚、义演
舞蹈队有点儿忙
“跳舞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荣誉,还带给我们健康的身体和年轻的心态,并且通过多次演出,让更多的中老年人接触到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舞蹈队领队之一郭秋华说,八龙圆梦舞蹈队成立的9年时间里,经常在市里参加各种比赛,拿过不少奖杯、证书,并且连续4年登上许昌春晚表演节目。每一次获奖都是对团队努力付出的最大认可。面对荣誉,他们很淡定,没有更多的奢望。“只要有机会参加比赛,我们就去努力表现出最好的状态。”郭秋华说。
“没有比赛的日子里,我们除了排练新节目外,还会去社区和敬老院义演。”郭秋华说,“记得第一次义演是2014年,在俎庄的敬老院。我们带着设备、服装、道具去慰问老人,一连演10多个节目,院里的老大爷、老太太乐坏了,我们也很感动。于是,大家决定多参加类似的活动。”
从那以后,八龙圆梦舞蹈队热衷于公益事业。不仅去敬老院,还经常参加社区举办的公益演出,获得了社区工作人员和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成为街道基层文化工作的一支骨干力量。
“在演出过程中,我们不仅收获了快乐、充实了自己,还结识了很多新朋友。”郭秋华说,“受疫情影响,今年,我们还没有参加过活动,但大家仍坚持排练。如果条件允许,我们会坚持义演,发挥余热,把快乐和文明传播到更多地方,传递给更多人。”
“舞”出不同寻常的美
让生活更精彩
在练舞的队伍里,身穿白色旗袍的王玉芳特别引人注意。她身材苗条、舞姿曼妙,你或许想不到她今年已经56岁了。“在旗袍走秀的过程中,需要时刻跟随音乐摆动身姿,要有很强的连贯性和韵律感。在全神贯注地跟随音乐节奏时,也自然让人忽略掉负面情绪,所以经常走秀能让人身心变的愉悦,精神更饱满,更有气质。同时,走秀还有锻炼身体的灵活度,让身材变得更好。”她说。
跳舞让人变得开朗、自信。“记得刚来的时候,我总是站在队伍的后面。随着舞蹈越跳越好,我变得自信起来,慢慢地站在队伍的最前面,带着其他队员一起跳。”王玉芳说,多年来,跳舞成为她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队员们也从互不相识变为无话不谈的好友,在舞蹈中收获健康与快乐,也因舞蹈变得开朗和自信。
八龙圆梦舞蹈队有自己的微信群。平时,大家在群中分享舞蹈视频、心灵鸡汤、时事新闻。更多时候,大家商量去哪儿玩儿、穿什么衣服,回来后一起分享照片、视频。若有一天没有及时分享,就会觉得生活中少点儿啥。
“跳舞我会坚持下去的。我原以为退休以后的生活就是锅碗瓢盆和带孙子,现在能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这让我很高兴。我觉得女人不能因为年龄增长而放弃爱美之心。我的心愿就是,大伙能自信而美丽地过好每一天。”王玉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