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历史上许昌城种荷、赏荷之风盛行,至今仍有多处赏荷胜地。近年来,不仅原来的“许昌城”,现在的东城区也有赏荷胜地——天宝河、饮马河、许扶运河,莲叶田田,微风拂面,送来淡淡荷香。
6月9日,记者为您探访东城区饮马河、许扶运河赏荷胜地,以期待您雅兴勃发,循图觅景闻荷香。
记者 孙学涛 文/图
天宝河:两岸柳丝垂,荷花迎风舞
荷花与柳树,历来是绝好的搭配。天宝河,因沿天宝路开凿而得名,全长2.1公里,2012年起遍植荷花,已成胜景。
6月9日,记者站在八龙路天宝河桥上,桥西是满目荷花,桥东河两岸垂柳依依,烟雨朦胧。天宝河栽植的荷花面积为 1.29万平方米,以红、白两色为主。夏日的天宝河,荷花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科技广场是我市重要的科普、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在天宝河北侧。站在科技广场南侧的拱桥上,无论是往东看还是往西看,目之所及,皆为随风摇曳的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转头北望,可以看到由红、黄两色组成的“科技之星”雕塑,以及外观如张开双翼、极富设计感的许昌市科普教育基地。自然之美与现代之美相互融合,景色美不胜收。
天宝河魏文路以东的荷花品种为舞妃莲,与魏文路以西的不同。舞妃莲的叶子更大、更绿,身材更高挑儿。这个区域盛开的荷花,大部分呈白色,花苞、花朵、莲蓬均很密集。
在瑞贝卡·和天下小区南侧的观景平台上,河中的荷花、荷叶密密匝匝,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天宝河的荷花,虽然没有济南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景色,但相对于其他赏荷地来讲,这里的荷花最集中。
“荷花盛开时,两岸杨柳垂丝,一池荷花随风舞蹈,诗意盎然。”路过此地的市民刘昊说。
饮马河:满河碧叶翠,花香沁人心
6月9日上午,记者与东城区水务局负责该河段的工作人员一起,驱车沿着饮马河一路欣赏“夏雨荷”。
饮马河天宝路至新兴路段是东城区的主干水网。经过治理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这段河道里种植了 37000株荷花。
学院路与天宝路交叉口附近有一座造型别致的小桥,名为阳和桥。桥南侧已有不少荷花绽放。河中荷叶密布,红莲点点,岸上柳树依依。
饮马河莲城大道至八一路这一段河道荷花较为集中。河道内东西岸边的荷花开得甚是好看。在蒙蒙细雨中,荷叶青翠欲滴,荷花娇嫩害羞,惹人生怜。
沿河向南走,学院路与建安大道交叉口、建安大道至许都路段、莲城大道与学院路交叉口向南至前进路段,既有“点状”的赏荷地又有“段状”的赏荷河道。
东城区水务局负责该河道的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净化水质,增强美感,饮马河还种有其他水生植物,包括水葱、千屈菜、芦苇、菖蒲、再力花。
其中,千屈菜主要在饮马河南海街以北和莲城大道以南河道的岸边种植,芦苇在饮马河全段都有栽植,菖蒲主要分布在饮马河建安大道南北两侧的河道内,再力花在饮马河建安大道以北和天宝路以南分段栽植,水葱在饮马河莲城大道至前进路段分段栽植。
荷花与这些水生植物和谐共存。满河碧叶,万点荷花,微风拂过,青翠欲滴,荷香沁人。
许扶运河:荷塘满园画,莲歌醉煞人
“河面宽阔,荷叶层层叠叠。荷花全部盛开时,会非常美。”6月9日,许扶运河沧海亭,市民马女士正和前来休闲、赏景的同伴拍照留念。
许扶运河游园是一个集人文景观与生态文化于一体的三国文化主题游园,富有曹魏元素的景观小品和建筑散布其中。近年来,东城区在河道内分段栽植了不同品种的荷花。
沧海亭 ,其名源自曹操《观沧海》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名句。两根景观柱上雕刻着曹操著名的诗篇《观沧海》。站在沧海亭朝东望去,宽阔的河面上,层层叠叠的荷叶青翠欲滴,像千军万马,又像沧浪之水,让人心生豪迈之气。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在东城区管委会斜对面的铜雀台上欣赏荷花,又有一番妙趣。油亮碧绿的叶片密密匝匝地浮在水面上,偶有一两朵洁白的睡莲怒放其间,微风袭来,小雨斜下,让人不禁想起“二乔”,情景交融,美不胜收。
从铜雀台下来,再向东,一直走到许州路与新兴路交叉口附近,这里又是一个赏荷地点。河道建有圆形亲水平台,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美景。
“这里是摄影爱好者的拍摄胜地。”东城区水务局工作人员说,站在这个亲水平台上,选择光照好的时段,选取最好的角度,很容易拍出令人点赞的风景照。
向东远眺,古朴的亭子上方,不远处高铁列车呼啸而过……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临水赏荷,总能让人神清气爽、气定神闲。
细雨乍歇,艳阳高照。此时的荷花,红得格外娇艳。
新闻连连看
中华莲文化
恬静而美丽的莲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行被人们尊为“花中君子”。古往今来,一代代文人、画家等艺术爱好者以莲花为题材,创作出丰富的诗词、绘画、摆饰、雕刻等文艺作品,形成了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中华莲文化。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三篇提及莲花。汉代民歌《江南》中“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诗句传诵千古。白居易、杨万里、苏轼、李清照、李商隐、周敦颐等无数名家留下了歌颂莲花的名篇。
艺术家也热衷于从莲花中汲取创作灵感。任伯年、齐白石、张大千等画坛巨匠留下许多描摹莲韵的名作。从隋唐时期起,瓷器、铜镜、金银器、织造品、雕刻作品、画作等各类艺术品的装饰图案逐渐盛行采用莲花纹饰。
莲花作为吉祥、纯洁的象征,还成为传统道教、佛教民间信仰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