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利辉 张铮
地处中原腹地,许昌人却从不“目光短浅”。
开放之门打开,使许昌企业在技术交流中提质发展,更促使许昌形成发展的“强磁场”,成为当之无愧的对德合作“桥头堡”。
一方面“引进来”,让符合产业政策、环保要求的技术和项目进入许昌,促进我市相关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走出去”,通过政策扶持,本地龙头企业及在行业内占优势的主导产业积极出口,不但卖产品,而且将服务、技术等销往海外,打造我市经济的又一张名片。
我们通过大数据归纳和统计数据分析,给大家展现许昌对德合作的亮眼“成绩单”。
1个发展平台
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获批,全省首个
2018年3月,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获批。这是全国第八个、全省第一个获批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标志着许昌市对德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
作为全省制造业强市,我市形成了电力装备、再生金属及制品、汽车及零部件、超硬材料及制品、电梯、食品及冷链、发制品等特色优势产业,以及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
我市不但产业特色鲜明且与之符合,民营经济更处于全省领跑位次。这给对德合作提供了杰出的互助根蒂。我市以建设制造业强市为目标,致力鞭策工业转型升级,谋划执行了“中国制造2025”许昌行动纲领,并借助“德国工业4.0”成果进一步鞭策许昌转型成长。
如今,我市的森尼瑞公司、德威科技公司、森源集团等本土企业分别与鲁道夫·沙尔平战略咨询公司签定委托招商协议;纪年科技公司与德国OHV诊断集团公司签订高压电气设备检测技术互助备忘录;长葛宇龙实业公司与GIN机械设备公司签订先进机器加工设备项目框架协议,与德国陶瓷纤维公司签订陶瓷纤维新材料项目框架协议……许昌对德合作正有条不紊地向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迈进。
96个项目签约
许昌企业对接德国技术加速产业“蝶变”
目前,许昌对德合作累计签约96个项目。
近年来,许昌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持续深化对德合作,有力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许昌聚焦转型发展、创新驱动、扩大开放等重点,着力提升全市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下一步,许昌将扎实推进制造业“绿色改造、智能改造、技术改造”,大力发展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5G物联网、高纯电子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推动全市制造业向更高质量、更高层次迈进。
同时,借助“德国工业4.0”的成熟经验和技术,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推进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通过转型升级实现“华丽转身”、弯道超车,推动许昌在转型发展中走在全省前列。
仅2019年一年,我市就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80个,总投资159亿元,在全省智能制造观摩点评活动中蝉联小组第一。我市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的产学研合作持续推进,一批新能源、智能化自动化改造、生物医药等领域新的合作项目正在开展,吸引了百菲萨、欧绿保、史太白等一批知名德企到许昌投资。
43个项目落地
深化对德合作,让“高精尖”项目落地
许昌对德合作精彩连连,43个项目已落地,其中不少是“高精尖”项目。
近年来,我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把对德合作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大规模“走出去”、高水平“引进来”,在开放合作中一次次演绎精彩,实现了“许昌速度”和“德国质量”的完美对接。
在中德(许昌)产业园,由德国百菲萨集团投资5000万美元建设的电炉炼钢除尘灰项目进展顺利。这是目前落户许昌投资额最大的德国独资项目,建成后可年回收处理11万吨电炉炼钢除尘灰,年产4万吨氧化锌,年销售收入约8亿元。在魏都区静脉产业园,德国欧绿保集团投资2亿元的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正强力推进,将为许昌建设“无废城市”助力。
100名企业家将入围
统一向国内外投资促进机构发布合作需求
我市发布的《许昌市对德合作工作推进方案》提到,我市组建对德(欧)合作企业家百人团,统一向国内外投资促进机构发布企业简介和合作需求。
以森源集团、许继集团等电力装备企业为主体,加强与德国电气与电子工业协会、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德国威图集团等电力装备行业协会、机构和企业的深化对接,推动电力装备行业加强国际合作。
利用德国在钢铁加工领域的优势,结合长葛市大周产业集聚区不锈钢、再生铝等再生金属资源的发展基础,以金汇、金阳、德威科技等龙头企业为主体,与德国相关企业在再生资源、废料回收利用等领域开展合作。
我市与德国欧绿保集团、莫诺佩特罗斯公司等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废弃物处理和再循环、环保生产工艺开发等领域合作,推动我市生产及生活垃圾、废旧塑料轮胎的回收利用等行业转型发展。
120次互访
激发企业将触角伸向全球,实现合作共赢
4年多来,许昌企业与德国企业间120次互访,让中德合作由浅入深,加强各方面的了解,深化更多面的互动。
我市出台了《关于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了10亿元的“走出去”发展基金,从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许昌企业以“一带一路”为重点,拓展国际市场,开展跨国并购,深化国际互助。
许昌市把2020年作为“创新年”,决心以更大的力度支持创新、推动创新,真正以创新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已经研究制定了“创新年”实施方案,提出了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超过1.98%、全市高新技术企业35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以上、省级创新平台150家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4.8件等目标任务,并明确了8个方面24项具体措施。
合作共赢,蓄势谋远。许昌正拓展对德合作领域,构建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德合作新格局,打造全省对德合作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