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天下旅游·广告

摆地摊儿、做代购、练“内功”

我市旅行社开展自救 等待旅游市场复苏

□记者 周亚飞

暑期将至,旅游旺季即将到来。部分地区疫情防控力度再度增大,使我市众多旅行社再次焦虑。那么,我市旅行社的现状如何?如何维持经营?6月28日,记者对市区多家旅行社进行了探访。

现状:报团的客户还不多

自春节以来,光大旅行社负责人李政便开始为生计发愁。他从事旅游行业10多年,光大旅行社的营业额逐年递增,今年却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这一挑战。往年清明节过后,生意逐渐升温,但现在光大旅行社的财务状况仍是“只出不进”,员工的基本工资、房租等支出是他最头疼的事。

光大旅行社的遭遇只是众多旅行社的缩影。3月19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关于恢复旅行社企业部分经营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当日起,各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可恢复开展除跨省和出入境的团队旅游业务及“机票+酒店”旅游业务范围以外的旅游经营活动。然而,3个多月来,旅行社的业务仍然不温不火。“开通省内游后,游客多会选择一日游和两日游,价格从几十元到200多元不等。”李政说,“发一个团只能挣一二百元钱,连员工的工资都不够。”飞扬旅行社负责人张豫辉告诉记者,“尽管恢复了省内旅游,但生意依然不景气。今年五一小长假、端午节小长假的业务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0%。”

生存:主动出击寻找出路

线下业务停滞后,如何维持生存让许多旅行社的负责人犯了难。6月26日,张豫辉带领员工在市区文峰游园摆地摊儿,对近期推出的热门线路进行推销。

“能否挺住并且活下来,是广大中小旅行社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困难不会因为抱怨而消失,我们必须主动出击,寻找出路,积极开展自救。为减少损失,我们利用掌握的资源,通过微信朋友圈等平台进行代购。”张豫辉说。

李政表示,随着形势好转,全国各地的景区有序开放,相信不久以后旅游市场将复苏。因此,他们公司全员“苦练内功”,提升服务质量。“我们现在做的工作是为暑期旅游市场打基础。每年7月、8月都是旅游旺季,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市民没有出去,我觉得暑期会有一个旅游高峰。”

市旅游协会旅行社分会会长李冰告诉记者,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指导下,市旅游协会旅行社分会精心筹备,开展了“美丽乡村我的家、大家一起游许昌”活动。从4月下旬开始,我市通过旅行社组团、自驾车组团的方式,开展了4期“美丽许昌我的家、大家一起游许昌”活动,组织市民到我市乡村旅游点采摘观光、亲子互动、健康旅游等,不但刺激了旅游消费,增强了从业者的信心,满足了市民的需求,还给旅游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提醒:出游选择正规旅行社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旅游市场出现了一些户外旅游俱乐部,组织者通过微信或者QQ群发布旅游信息。“有些户外俱乐部打着费用AA制的旗号,所以很多市民选择这种出游方式。”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工作人员称,“这些俱乐部不具备旅游资质,市民出游要选择正规旅行社。”

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动旅游业复工复产,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开展专项行动,对市区的文化经营场所和旅游演出市场进行了专项检查,对辖区内A级景区和旅行社持续开展检查,督促文化经营场所和重点景区开展自查,严格按要求落实预警、预约、分流等管控措施,确保文化市场有序运行和旅游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