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老爸、老妈有了“发福”的现象。科学家发现,脂肪分布位置不同,对健康的危害程度也不同。真正危险的是脏器间脂肪,主要表现为腹部肥胖。
腹型肥胖是肥胖体形中最常见的一种,其表现为腰粗。与脂肪堆积均匀的全身性肥胖或四肢肥胖相比,腹型肥胖的人更难减脂,所引起的健康危害也更大。全身性肥胖者的脂肪多在皮下,脂肪密度相对较低,通过运动比较容易消耗掉。腹型肥胖者的内脏脂肪密度较高,难消耗,且他们体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更高,与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更强。
腰粗,冠心病容易找上门
腰粗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腰不粗的人相比,腰围每增加9.5厘米,冠心病风险增高16%。即使体重指数(BMI)正常,腰粗的人发生和死于冠心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腰粗,“三高”风险增大
腹部脂肪增加,血压容易升高,易产生“胰岛素阻抗作用”,加大糖尿病疾病风险。调查发现,腹型肥胖者比全身性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高6.6倍。
腰粗,增大患阿尔茨海默病概率
40多岁时腰粗的人,到70多岁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3.6倍。这是因为,内脏附近的脂肪藏着更多有关认知能力的激素。腰围增加,会导致这种激素的分泌水平下降。
腰粗,增大患癌风险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报告称,腰围每增加1英寸(2.52厘米),患癌风险增加8倍。腰围越粗,腹部脂肪堆积就越多,内脏出现癌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发病的风险都会增高。
3步管理超标的腰围
调整饮食习惯。控制每天总热量的摄入,以减少脂肪和适量碳水化合物为主。每天控制油15克,每餐七分饱。
保持良好姿势。长时间保持挺腰收腹的姿势,日积月累对减少腰围非常有用。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工作半小时要起身走走。
创造运动机会。饭后最好站立或散步30分钟。平时要有意识地创造运动的机会,比如走路、骑车上下班。
(晨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