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关注高考

高考期间,系着绿丝带的“爱心助考车”成为我市街头亮丽的风景

“爱心助考”让高考学子感受城市温情

□ 记者 樊倩影 文/图

爱心车主周献民把一名考生送回家后和他握手道别。

7月7日,2020年高考正式“打响”, 我市39739名考生奔赴考场,开始书写人生的新篇章。今年的“爱心助考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众多爱心人士积极参加。他们通过一个小小的善举为莘莘学子提供方便,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

首次参加“助考”活动

他把考生送到家门口

7月7日早晨,一辆辆系着绿丝带的“爱心助考车”穿梭在我市的街头巷尾,成为亮丽的风景。

当日,市农业农村局的职工周献民一大早便开着自家的红色轿车在市区几个考点“寻找目标”。这是他第一次参加“爱心助考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尽管没有助考经验,但他还是提前检修、消毒,并在车内准备了口罩、消毒湿巾、矿泉水等物品。

在建安区第三高级中学和市第二高级中学附近“寻找目标”无果后,周献民显得有些失落。“第一次参与活动,没有经验!”考试铃声敲响后,周献民回到工作单位,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了自己和同事爱心助考的消息和联系方式。

“同事梁宝锋、张静月、马寒等人都有助考经历。今年,在单位的支持下,大伙儿搞了一个‘爱心助考’启动仪式,写了一份‘爱心助考·护航梦想’倡议书,吸引十几名同事踊跃参与。”周献民说,高考期间,他们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就是想为高考学子献爱心,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11时整,周献民和同事不约而同地下楼,开上“爱心助考车”再次出发。约10分钟后,他们陆续来到了市第二高级中学旁的紫云路。考试还没结束,通向学校大门的路口仍被交通管制。路边的大树下,三五成群的家长正在焦急地等待。紫云路上,一排“爱心助考车”整齐地停靠在路边。周献民和同事把车子停好便耐心地等待。

11时45分,考生们陆续从考场走出来。这时,一个穿白色T恤、戴着黑色边框眼镜的高个子男生在周献民同事的带领下来到周献民的车前。“这个考生要回家,半截河小区。”“好!”周献民热情地打开车门,载着这名考生朝着家的方向驶去,一直把车开到考生家所在楼栋门口。“小伙子,祝你考出好成绩!”“谢谢叔叔!”下车后,该考生感激地握住了周献民的手。

连续九年参加“助考”活动

已成为一份责任

“兄弟姐妹们,这两天咱们6时30分要准时到学校,辛苦了!”7月6日,“爱心助考车”车主魏星海再次在微信群里提醒参加活动的20多名车主。

今年44岁的魏星海是一名四川人,1996年来到许昌打拼。如今,他定居许昌并经营北京三里囤火锅店。

“许昌的‘爱心助考’志愿服务活动是从2010年开始的,我一直十分关注。2012年,我买轿车后,便参加了‘爱心助考’活动。”魏星海说,如今,他已经连续参与了九年“助考”活动,“助考”早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和责任。

九年“爱心助考”活动中,魏星海遇到过不少让他记忆犹新的事儿。2012年,他第一次参加活动,负责接送一名建安区一高的学生。该学生提前一天联系他,想次日5时到学校看会儿书。魏星海满口答应,4时便从家里出发,把这名学生从家中接到了学校。后来,该学生如愿考上南开大学,并读了研究生。如今,逢年过节,她还会给魏星海发祝福短信。

魏星海坚持参与“助考”活动,影响了身边的不少人。如今,他的员工和不少车友都参加“助考”活动。

“今年的‘助考’活动,爱心商家万州大都汇为我们提供了10台车,车友会红旗车队的队员也踊跃加入。”魏星海说,“这是一份责任,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希望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其中,给莘莘学子提供一份便利,让我们的城市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