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志鹏 文/图) 7月8日8时10分,市区莲城大道与魏文路交叉口北侧机动车道中间约400米长的隔离护栏倒伏。
当时,正是上班高峰。为了躲避倒伏的隔离护栏,机动车辆不得不放慢速度缓慢通过。
8时15分,一辆东城区综合执法局执法大队的巡逻车停靠在路边。5名城管执法队员从车上下来,走到倒伏的隔离护栏旁查看情况。
“咦,咋倒了这么长,得有300米吧?”
“不止300米。从许都路到莲城大道这一段路基本上全倒了,约有400米。”
“这么长,咱几个人不够啊!”
5名城管执法队员正在发愁时,一辆东城区市政管理中心的巡逻车赶到现场。两名市政工人下车后,先在倒伏的隔离护栏旁放好反光锥,提醒过往车辆注意避让,然后上前和5名城管执法队员商量对策。
“咋弄?把隔离护栏拆开,一节一节扶?”一名市政工人询问道。
“那太慢,不中!”城管执法队员摇了摇头说。
“也是,这会儿车正多,越早扶起来越好。”另一名市政工人说。
“还是用老办法,咱费点儿劲,赶紧把隔离护栏扶起来。”一名城管执法队员提议。
“中!”大家一致同意。
接下来,就出现了记者意想不到的一幕。
7个人先各自间隔一段距离站好,然后蹲下用手抓紧隔离护栏。准备好后,只听“1,2,3,起”,7个人同时拧腰、垫步、抬臂。眨眼间,一段隔离护栏就被扶了起来。
此时,有两个人被倒在地上的隔离护栏产生的牵扯力拉得弯下了腰,而扶正隔离护栏的人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往前跑。
“快,快,快,赶紧接住。”还在奔跑的一名队员看到这一情况,一个箭步冲上前,3个人奋力托举起快压住脖子的隔离护栏。
就这样,7个人像跑接力赛一样,将一段段隔离护栏扶了起来。
扶起一半隔离护栏时,7个人都有些力竭,奔跑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这时,一名市民将电动车停在路旁,紧跑几步来到隔离护栏旁,与其他人合力将隔离护栏扶起。
有了这名生力军的加入,大家扶起隔离护栏的速度又快了起来。很快,所有隔离护栏被扶了起来。
低头看表,时间是8时22分。8个人采取接力的方式,只用了5分钟,就扶起了400米的隔离护栏。
短短5分钟时间,8个人已经满头是汗,身上的衣服也被汗水浸透。
“我叫孙贤昌,骑车路过时看到了,就上前搭把手,没帮啥大忙。”热心市民孙贤昌微笑着说。记者简单和他聊了几句才知道,孙贤昌是许昌报业传媒集团的保安。
“隔离护栏倒伏比较常见。”东城区综合执法局执法大队大队长刘占营说。当时在现场扶隔离护栏的就是他和另外4名城管队员。他说,一般来说,隔离护栏倒伏是由车祸或者行人翻越造成的。从隔离护栏倒伏的位置和长度判断,这次是轻微车祸的可能性比较大。
此外,刘队长提醒,行人勿翻越隔离护栏。因为隔离护栏较重,行人翻越造成隔离护栏倒伏,很容易导致自己受伤。
介绍完情况后,刘占营迅速和其他4名城管队员离开,继续执行巡逻任务。
而两名市政工人则开始用撬杠等工具把隔离护栏全部移到原来的位置并固定好。
“隔离护栏是相连的,倒一节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市政工人王振江一边固定隔离护栏一边说。如果不用接力的方式,就要把隔离护栏一节节拆开。约400米长的隔离护栏拆开再扶起来,需要二三十分钟。
“今天幸亏有城管队员和热心市民帮忙。”市政工人刘小龙说,“要不然我们俩还真犯难。”
记者了解到,扶隔离护栏的工作并不在城管队员的职责范围内。5名城管队员也是义务帮忙。
“这种事,我们巡逻时看到了不能不管呀!”刘占营说,“不管咋说也不能长时间影响交通!”
在这里,记者要给热心市民孙贤昌、2名及时赶到现场的市政工人和5名帮忙的城管队员点个赞!事情虽不大,但亲眼见证这一幕,记者心里依然有一股暖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