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关注

红白事咋办?“理事会”把关既省心又省钱

婚丧俭办治陋习,红白理事会树新风

刘麻申社区在红白理事会的主持下简办白事,用大锅菜待客。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婚丧嫁娶的操办是人之常情,也是一种传统风俗。但是,前些年,农村婚丧嫁娶要面子、讲排场让不少群众苦不堪言。场面小了,面子上不好看;场面大了,腰包受不了。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市印发《许昌市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全市建立村(居)红白理事会的指导意见》,要求从2020年4月起,利用半年时间,在全市村(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

作为我市红白理事会制度的“先行者”,长葛市363个村(社区)早在2016年就分别建立健全了红白理事会。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等方式,使红事新办、白事简办蔚然成风,大大减轻了群众的人情负担,文明乡风让大家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红白理事会如何发挥作用,对倡导移风易俗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7月7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 记者 毛迎

办红白事找“理事会”,既省心又省钱

“俺社区的红白理事会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和老党员、老教师、退休干部、退伍军人等德高望重的群众组成。在红白理事会的主持下,居民办红白事统一标准,杜绝了铺张浪费,在推动移风易俗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7月7日,提起社区的红白理事会,长葛市长社路街道办事处刘麻申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木合打开了话匣子。

刘木合回忆道,20世纪80年代,当地办白事有抬“食盒”的风俗。传说,一个“食盒”就是一个“饭店”,“食盒”多了,逝者走到哪里都饿不着。“‘食盒’摆一院子,大鱼大肉,最后都不吃,统统倒掉,看着就心疼!”自打当上党总支书记,刘木合开始着手制定村规民约,倡导白事简办、厚养薄葬。

长葛市委在2016年3月提出了广泛开展“倡树文明时代新风、培育文明风尚”活动的要求,在全市363个村(社区)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把红白事纳入村规民约,规定红白事办理标准和程序,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反对铺张浪费。

长葛市成立了由长葛市文明办牵头、长葛市民政局负责督察的移风易俗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倡树时代新风、培育文明风尚”实施意见》。意见明确规定,乡村分别成立以乡村党政一把手任会长,乡贤、教师、工商业代表共同参与的红白理事会,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对群众的红白事全程指导参与率达到100%;办红白事不准进行歌舞表演,办红事待客一桌不超过360元,用烟不超过10元/盒;办白事实行“六不三用”,即“不待本村客、不搭过街灵棚、不请哭灵、不戴重孝、不放礼花、响器不超两班,用大锅菜、用6元(以下)烟、用文明礼仪”。该市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有人管事,有人问事”的“传、帮、带”机制,控制大操大办现象蔓延。

“有红白理事会管事,既省心又省钱!”长葛市南席镇西辛庄村居民陶树超说,原来,办白事少则花一两万元,多则花六七万元;现在,仅不搭过街灵棚这一项就能省1000元,白事简办,主家、客人都没负担!

刘麻申社区居民家和沿街门店都有一个小红本——《刘麻申社区村规民约》。记者随手翻开一页,发现里面写着:办丧事一律做大锅菜,禁止使用过街灵棚,杜绝歌舞表演、雇人哭灵和燃放烟火、礼花等不文明行为……

“我觉得村规民约第九条、第十条非常好,要求摒弃讲求奢华、相互攀比、大摆排场、大办宴席等陋习。这些让大家松了口气。”刘麻申社区居民刘阿姨说,以前亲戚为办丧事借钱,丧事办完躲在家里哭,真是有苦难言。

刘木合告诉记者,相关规定公布后,居民都十分认可、拥护。他们执行时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大家有钱没钱,规矩一个样。他们还把聚餐场面拍成照片备案,办红事待客多少桌,办白事全部做大锅菜,用烟、请响器班等情况一目了然。

“一村一策”改旧俗,“严、实、广、细”树新风

2016年6月,古桥镇刘李村办了移风易俗后的第一件白事。村“两委”干部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前往居民家中,一起商讨丧事办理事宜。起初,这家人认为吃大锅菜会让亲戚朋友笑话他们抠门儿。村干部和红白理事会成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多次到家走访,使办白事的居民最终同意丧事简办。原本计划花费2万多元的丧事,只花8000多元就办完了。自此,刘李村逐渐形成“白事大锅菜”的风俗。

长葛市简办红白事蔚然成风的背后,离不开政府的有效引导。

长葛市要求各村(社区)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征求意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从群众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环节入手,在充分尊重民俗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陋习,“一村一策”,制定村规民约的具体条款和红白事具体规定,并召开居民代表大会进行充分酝酿讨论、表决通过。

目前,长葛市各村(社区)分别依据相关文件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红白事办理明细规定,并将规定纳入村规民约,由红白理事会、党支部、村委会、监委会共同监督实行。

对于移风易俗,长葛市按照“严、实、广、细”的要求,由各级党委、纪检采取逐级责任追究制。“严”,就是不徇私讲情;“实”,就是不搞形式主义;“广”,就是不留死角;“细”,就是对干部群众做深入细致的教育,不压制、不激化,避免因简单粗暴而引起争端。

长葛市在转变群众观念的过程中,不断以新颖的孝道理念和宣传方式,让群众接受红白事操办新观念。该市363个村(社区)大力宣传“死后请班响儿,不如活着端碗豆腐脑儿”“千里去烧香,不如在家孝爹娘”等新时期孝道观,大力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大力开展道德模范选树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好经验值得推广,“婚丧从简”蔚然成风

提起儿子的婚事,鄢陵县陶城镇南孙庄村居民孙兰武对村里的红白理事会赞不绝口。在该村红白理事会的主持下,他稳稳妥妥地给儿子办了婚事。“我儿子结婚彩礼花了几万元,而且给小两口儿买了家电和家具,办婚宴只花了9000多元。要按以前的风俗办,彩礼最少十几万元,婚宴最少得花1.5万元。这样算来,真是省了很多钱。”孙兰武开心地说。

陶城镇也曾盛行“天价彩礼”,少则十几万元,多则二三十万元,农民苦不堪言。为抵制天价彩礼,倡树文明新风,2019年年初,陶城镇27个行政村相继成立了“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尚”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党支部、村委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村里德高望重、办事公道、群众信得过的人为成员,并由老党员、村组干部、老教师、群众代表等组成红白理事会,全程参与、承办婚丧嫁娶的监督、调解和服务工作。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章程和红白事操办规定,引导居民不攀比、不铺张浪费。

同时,该镇将移风易俗具体事项和内容纳入村规民约,通过宣传栏、村广播、微信群等进行广泛宣传,让广大群众深刻认识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如今,“婚丧从简、孝养礼葬”在陶城镇已蔚然成风。

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居民自治的积极作用,近日,我市印发了《许昌市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全市建立村(居)红白理事会的指导意见》,要求从2020年4月起,利用半年时间,在全市村(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

摒弃陋习,崇简戒奢,入民心,顺民意。红白理事会引导群众简办婚丧事宜,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乡风,让文明之花在我市广袤的农村处处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