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车周刊

“造车新势力”分化加剧

□侯力强

近日,在襄城县做生意的刘先生在小鹏汽车许昌万达广场店看上了小鹏P7。“这款车的‘颜值’和性能让我非常满意。虽然是‘造车新势力’,但对于年轻人来说,我觉得对新事物应该持接纳态度。”刘先生说。像刘先生一样,喜欢小鹏汽车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不过,并非每个新生品牌都能发展得顺风顺水。笔者走访市场发现,短短半年,“造车新势力”分化加剧,有的强势向前,有的羸弱退缩。前不久,某个新能源品牌宣布暂停中国内地业务运营,仅有小部分员工留岗值守,维持公司最基本的职能运转。

数据显示,今年5月,只有蔚来、理想、小鹏等数家“造车新势力”卖出新车。经过去年的裁员,蔚来汽车不断战略性收缩。正在蔚来汽车“捉襟见肘”之时,腾讯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黄河投资耗资1000万美元逆势投资蔚来汽车,使蔚来汽车借势完成总共7200万股ADS的发行。将获5.5亿美元D轮融资的理想汽车在“喘口气”的同时信心倍增,表示今年将增设60家门店,是此前计划的3倍。

笔者认为,“造车新势力”最大的麻烦不是车商的竞争,也不能怨融资环境不好,而是自身实力是否过硬。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如果不能生产出有竞争力的车型,那么迟早会被资本和消费者抛弃。不过,笔者希望更多“造车新势力”活下来,努力补足差距,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产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