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便民

振动液化固结土技术及成套装备亮相宏腾路施工现场

科技助力建筑垃圾“就地重生”

这是7月9日拍摄的河南万里交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德通固废再生装备技术公司在许昌市宏腾路对管网进行液化固结土回填。近日,该公司研发出振动液化固结土技术和成套装备,在宏腾路进行管网回填应用实验,取得成功。 记者 牛书培 摄

本报讯 (记者 张辉) 7月9日9时许,太阳从云朵后钻出,带走了清晨短暂的清凉,灿烂的阳光洒向市区宏腾路施工现场。宏腾路排水管网沟槽回填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与人们印象中的施工工地不同,这里的工人不多,也不见漫天飞扬的尘土。工地南侧的沟槽旁边,几辆长数十米的白色、黄色、橘红色的机器整齐地纵向排列,旁边还有两个巨大的银灰色料仓、两个装有水和矿粉等固化剂的白色塑料桶。

一台黄色的挖掘机正挥舞着长臂,将泥土一铲一铲地倒进不远处的白色破碎筛分机。

仅仅数秒钟,破碎筛分机便将石块、塑料瓶等杂物分拣出来。颗粒大小不一的泥块被储存在暂存斗内,随后通过履带被送到振动搅拌机内。通过自带的计量控制系统,振动搅拌机自动在泥土内按比例加入水、矿粉等固化剂并搅拌均匀。铺设排水管网前挖出的泥土就这样“变身”为液化固结土,并被回填到已经铺设好管网的沟槽内。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振动液化固结土成套装备,以基坑开挖、废弃地基土或建筑固废细骨料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固化剂和水,利用振动搅拌设备搅拌均匀,形成可泵送的、流动性的振动液化加固材料。”德通固废再生装备技术公司总工程师黄昆鹏指着这套设备说。

黄昆鹏介绍,以前,管网铺设完成后,一般采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工艺,需要工人将土回填、夯实。有些地方,如检查井等处施工难度大,可能出现填压不到或不实等问题。

“液化固结土只要有个缝隙就能‘钻’进去,回填密实,可大大降低后期出现塌陷的风险。”黄昆鹏站在沟槽边,边查看沟槽内液化固结土的流向边说。

除减少后期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外,振动液化固结土技术及成套装备最突出的特点是就地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德通固废再生装备技术公司总经理胡晓萍介绍,其实,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早已实现,但传统的方式是将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集中清运到工厂进行分拣、破碎、筛分,得到再生骨料后进行售卖。

“这不仅会产生扬尘污染,而且无形中增加了施工成本。”胡晓萍说,“建筑垃圾就地处理,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产生扬尘、尾气等二次污染,真正实现无废化处理。施工结束后,整套设备可以直接拆卸并运走,土地可直接投入使用,减少垃圾堆放带来的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助力许昌‘无废城市’建设。”

“无废城市”并不是不产生废物的城市,而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利用充分、安全处置、环境影响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2019年4月,许昌被确定为全国11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之一。一年多来,我市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目前,我市每年可处理、利用建筑垃圾600多万吨,建筑垃圾收集率、利用率分别达到100%和96%。

“通过制定《许昌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成立‘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推进小组,统筹谋划实施重大项目,培育固废产业新优势,探索垃圾处理新途径等举措,许昌正在着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模式。”许昌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