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事

文化大院里的快乐暑假

大慕庄社区的学生在文化大院读书、学习。

□ 记者 毛迎 文/图

7月13日一大早,建安区灵井镇大慕庄社区的一个小院就热闹起来。几名刚刚放暑假的孩子走进院子,直奔屋子里的书柜,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这个小院的大门上悬挂着写有“述德堂”字样的牌匾。

“这是我们社区的文化大院,居民可以来这里读书、学习。图书室里有6000多册书籍,只需登记一下,就可以免费借阅。暑假到了,城里的孩子可以去图书馆、书店看书,我们社区的孩子也能享受这样的便利。孩子们都很喜欢到这里借书、读书……”79岁的慕天佑精神矍铄。作为文化大院的创办者,他说起居民对文化大院的喜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国学丛书”“伟人著作”“三国文化”……文化大院内,各类书籍被分门别类地归纳整理,方便居民借阅。室内摆放着原木色的长条桌子和椅子,孩子们有的拿着一本书专心致志地阅读,有的一边看书一边认真地做笔记。

“大慕庄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据资料记载,先祖慕甲荣在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中举,曾任禹州训导。‘述德堂’是他所办私塾的名字。他著有《述德堂诗稿》《述德堂小草》等。慕甲荣开办‘述德堂’后,大慕庄先后出现19位文化人,有秀才、举人、太学生等。”慕天佑说,传承乡村文化、弘扬文明村风,是他创办文化大院的初衷。

往年暑假,慕天佑和退休教师会在文化大院里开办暑假班,免费给孩子们讲课、辅导作业等。“今年受疫情影响,暑假班暂时不办了,但孩子们可以来文化大院读书、学习。我们社区有几名大学生,由于学校没有复课,近几个月经常来文化大院学习。这里文化气息浓郁,藏书也很丰富,很受孩子们欢迎。”慕天佑说。

慕天佑从军数年,说话干脆利索,做事雷厉风行,有着军人的坚毅和执着。他1958年入伍,先后担任排长、指导员、政治部组织科干事、司令部直属政治处副主任等职务。转业后,他在湖北省黄石市工作至退休。慕天佑最早回到大慕庄办文化大院是在1997年3月,后因妻子患病需要照顾,于2003年3月停办。2010年7月,妻子离世后,他重新选址再办文化大院,先后投入45万元。

记者注意到,文化大院的墙上悬挂着很多以弘扬孝善之风为主要内容的楹联。慕天佑说,他办的文化大院被命名为“建安区特色文化基地”“建安区图书馆分馆”“农家书屋”等,藏书丰富。平时,除了学生外,有不少居民前来借阅图书。

文化大院给居民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慕天佑等25名居民成立了建安区灵井镇大慕庄文化协会,经常聚在一起商议如何传承乡村文化等事宜。他们自筹资金先后印刷了《述德堂文化》《慕容慕氏族史》《先儒慕甲荣传记故事·佚著》等,以家风家教、传统文化、道德操守为内容,对大慕庄的历史及人物进行总结,留住乡村记忆。

“文化大院给居民提供了读书、休闲的场所。暑假,不少父母在外打工,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孩子们可以到文化大院读书,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文化大院传承了大慕庄的历史文化,促进了乡村文明建设,使群众的文明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大慕庄社区党支部书记慕玉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