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很多人认为消毒越干净就越安全:将消毒喷雾直接喷在身体上,等于穿上预防病毒的“金钟罩、铁布衫”;对街道绿化大面积喷洒消毒剂,出门不用怕病毒侵袭。
然而,这样做其实是不对的。
防控疫情重视消毒很好,但也要注意科学合理,错误消毒和过度消毒反而有可能造成伤害。
少量的病毒和细菌并不会对健康构成威胁,过度消毒会导致正常生活中的细菌明显减少,对人体免疫系统刺激不足,反而容易引起免疫失衡,导致免疫系统疾病。此外,过度依赖消毒剂还是诱发过敏的主要因素。长期频繁使用消毒剂,也可引起室内空气污染,甚至腐蚀家用电器,引发火灾。
另外,长期过度使用消毒剂会造成环境中致病微生物的耐药性,助力病原菌生长,从而减弱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导致微生态环境失衡,引发超级细菌的产生。不同的化学试剂,消毒原理不同,混用会产生化学反应,导致人急性中毒,危害生命安全。
在室外过度喷洒消毒剂,会使消毒剂长期滞留在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甚至进入食物链,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影响生态中动物、微生物的平衡,引发生态问题,产生涉及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
2月29日,《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消毒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应防止过度消毒,不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的消毒,雨雪天气不开展室外环境消毒;不对室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毒;不直接使用消毒剂(粉)对人员全身进行喷洒消毒;不向水塘、水库、人工湖等投加消毒剂(粉);不在有人条件下在室内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
(来源:《北京科技报》、中国数字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