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关注

马鞍山:让创文成果惠及每一位市民

小小“红木屋”聚了百姓心。

市民参加志愿服务有了“专属场地”。

市民感受着文明创建带来的美好。

马鞍山公益善食馆将全部利润用于公益项目。

雨山湖景区是人们休闲健身的佳处。

航拍的全国文明城市马鞍山局部

□ 记者 牛书培 文/图

马鞍山位于八百里皖江下游,接壤南京、合肥,毗邻长三角,是安徽的东大门。1956年,马鞍山因钢设市。作为中部地区首个全国文明城市,自2009年成功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以来,马鞍山至今已蝉联四届。

没有文明的市民,就没有文明的城市;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就不可能实现城市的长效管理。2019年以来,马鞍山将非机动车乱停放、小区物业管理难、公共场所吸烟、不文明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等内容列为重点课题,研究制定依法行政管理和行政强制的对应性措施。

用制度为文明“撑腰”。在马鞍山,文明创建早已从政府号召的“大道理”转变为关乎每一个人的“小利益”。也正是在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努力下,文明的光芒在这里变得愈发璀璨。

市民的素质直接体现着城市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座城市的文明兴衰。不断提升市民素质,是让马鞍山文明创建持久保鲜的核心力量。

马鞍山好人节、邻里节、红袖标、爱心驿站等一大批精神文明建设特色品牌,见证着城市文明的精彩。目前,马鞍山已建成文明实践中心9个、文明实践所46个、文明实践站575个,实现文明实践三级阵地全覆盖,搭起创建城市文明的广阔舞台,让文明之花遍地绽放。

近年来,马鞍山在文明创建中,坚持民生优先、惠民为要,从关系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从一件件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具体事情做起,着力推进城乡环境改善,切实回应百姓关切。

创建为了人民,创建依靠人民,创建成果由人民共享,已成为马鞍山文明城市创建的根本逻辑和鲜明特征。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梦想。文明创建是一项久久为功的“耐力比拼”,也是一场没有尽头的“幸福接力”。如今,心怀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的美丽梦想,马鞍山正以争先恐后、争分夺秒的奋斗热情,推进文明创建的长效管理,不断在文明创建的“战场”上争创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