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事

龙门村有个“乐呵哥”

□ 记者 孙学涛 通讯员 贺景昌

龙门村驻村第一书记白少杰(右一)、龙门村党支部书记裴松宽(左一)看望“乐呵哥”安中甫及其母亲。 记者 孙学涛 摄

“别看我这样,我啥都能弄!”7月12日,在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谈及现在的生活,今年58岁、因病因残致贫、人称“乐呵哥”的贫困户安中甫,笑语中透着耿直。

安中甫患有小儿麻痹症,自幼只能借助双手的力量蹲着行走。安中甫兄弟5人。因身体残疾,行动不便,小学没有上完,他被迫与老师和同学挥泪告别,回到家里帮助父亲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

为了生计,辍学后的安中甫拜师学会了竹编和木工手艺。尽管身高不足1米,身患残疾,但他心灵手巧,精益求精。他手工编制的提篮、箩筐、筛子、铺席和手工制作的凳子、椅子、饭桌、沙发、柜子等日常用品,受到十里八乡村民的青睐。

“那些年每天都有干不玩的活儿。”后来,安中甫与时俱进,在无梁镇政府附近干起了摩托车、自行车、轮椅、童车等车辆维修生意,使全家的生活越过越好。

他帮助父母逐一打理了四个弟弟的婚事,使他们都先后成家立业,并各自立户生活。

就在全家生活无忧无虑、不愁吃不愁穿时,灾难突然降临到了安家。他的父亲不幸患了肺癌,母亲也因土洞坍塌砸断了腰。

为给父母治病,安中甫花光了积蓄。2016年,他76岁的父亲病逝时,欠了一屁股债。母亲的病虽有好转,但仍直不起身。

安家的变故,引起了龙门村“两委”和禹州市发改委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赵党晓的注意。

经过精准识别,他们确认安中甫和其母亲组成的二人特殊之家为2017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为两人同时办理了应享尽享的政策优待。

“我现在有残补每月120元、低保每月210元、金融补贴每月260元、社会救助600元;俺娘今年已经86岁了,也享受低保待遇。”说起近年来享受的扶贫政策,安中甫如数家珍,回答得“一口清”。

获得政府救助后,安中甫没有坐享其成,而是根据自身实际,想方设法尽力挣钱,并千方百计行善举。

在赵党晓、村“两委”的支持下,在“六改一增”后新建的家里,他把过去经营的“代销点”扩建成“便民小超市”,薄利多销,方便群众。现在,他还搞起了庭院小型柴鸡养殖,目前靠卖鸡蛋已有了收益。

更重要的是,他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积极为本村贫困学生捐款。今年年初,他看到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为了保护全村百姓的生命安全,搏风雪、战严寒,没日没夜地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时,找人帮忙,特意把方便面、热干面和绿茶送到了疫情防控执勤点。

同时,他在家门口开设了一个便民维修站,免费为过往群众提供茶水和简单的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维修。

“党和政府对咱这么好,咱不能知恩不报昧良心。咱是残疾人,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大的忙帮不了,只能量力而行尽点心!”说话的时候,安中甫总是乐呵呵的。

“村里人为啥叫您‘乐呵哥’?”很多人总是这样问。

“现在,俺二弟、三弟在本村务农,四弟、五弟在禹州市区安居乐业。兄弟们平时孝敬母亲,对俺特别照顾。俺的四个弟媳妇明比暗赛孝敬俺娘,对俺也很好。”安中甫说,“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对俺可好。村党支部书记裴松宽经常来家看望,发改委的白少杰书记来俺村的第一天就给俺送来了一个餐桌和几把椅子。乡亲们对俺也很好……”

“恁说说,这么多人对俺这么好,俺咋不整天乐呵?”安中甫笑着反问。

“安中甫身高不足1米,硬是靠着不服输的顽强毅力和每天始终保持的乐观心态,经受住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与磨难,以实际行动做到了身残志坚、自强不息,还投身公益,回报社会。”禹州市发改委驻龙门村第一书记白少杰说,在他的心里,贫困户安中甫很伟岸,值得很多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