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新闻深三度

苏州太仓27年集聚322家德企,实现年产值超500亿元

“德企之乡”,如何敲开德国大门?

——“对标太仓看许昌”启示录之“为何学”

智能制造成为太仓对德合作的重要内容。《太仓日报》供图

□ 记者 王利辉 张铮

核心提示

苏州太仓,一座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的沿海小城,因春秋时期吴王在此设立粮仓而得名。

自1993年第一家德企落户至今,27年间,太仓集聚了322家德企,年产值超500亿元。太仓也因此成为中国德企集聚度最高、发展质效最好、中德企业合作发展最佳的地区,被中国商务部和德国经济部共同授予中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称号。

与太仓相距800多公里的许昌,也在2016年开启了对德合作工作。短短4年多的时间,大规模“走出去”、高水平“引进来”,在开放合作中一次次演绎精彩,实现了“许昌速度”和“德国质量”的完美对接。

许昌对德合作,学习的城市正是太仓。许昌为啥要学太仓?太仓有哪些对德合作经验值得借鉴?记者连日来多方走访,探寻这座江南小城背后的“德国故事”。

【筑牢根基】 “隐形冠军”带来纯粹的精工制造

我们探寻太仓的“德国故事”,要从2019年深秋那次许昌党政代表团到太仓学习考察开始……

在跟随许昌党政代表团的记者眼中,太仓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城市的各个角落都散发着浓郁的德国元素,在街头也频频与德国人擦肩而过。

说起太仓对德合作的经验,不得不说太仓的德资企业和“隐形冠军”。

据不完全统计,落户太仓的德资企业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汽车核心零部件、节能环保等领域。其中,超过50家是所属行业的全球“隐形冠军”。

这些企业带来的是德国的工匠精神,带来的是纯粹的精工制造……

【顶层设计】 为对德合作制定方向标

在对德合作的进程中,太仓相继出台和印发了一系列文件和方案,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谋划。这些系统性、持续性的文件和方案,为太仓开展对德合作制定了方向标,形成了全市上下“一盘棋”,协同推进对德合作的强大合力。

经过20多年的对德合作,太仓围绕承接上海制造业转移和上下游产业配套,实现了对德基础制造产业的招引和升级。

有了强有力的基础制造产业支撑,太仓对德合作招商的产业定位更加清晰,已经开始在更高层次上规划产业发展定位,着力在高档数控机床、专用装备、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等方面深化对德合作,加强对德产业链招商。

【从“1”到“322”】 示范效应带动更多德企落地

1993年,太仓撤县建市。这一年,太仓引进第一家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公司。该公司初期投资只有50万马克,租了200平方米厂房,员工不到10个人。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克恩—里伯斯公司已经成长为拥有900多名员工、3.8万平方米现代化厂房和8家分支机构的中国业务集团。该公司生产的安全带弹簧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销售额突破10亿元,纳税超过1亿元。

在克恩—里伯斯公司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德企落户太仓。到了2008年,太仓德企数量达到100家。中国商务部和德国经济部共同授予太仓“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称号。

如今,共有322家德企落户太仓,集聚效应凸显,带动了太仓精密制造业的崛起。

【产教融合】 注重双元制人才培养

毕业季,位于太仓科教新城的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很多毕业生选择留在太仓,进入众多德企工作。

这里的学生为何不愁就业?中德班的学生甚至大一就被“一抢而空”?秘诀就在于与德国企业伴生而来的享誉世界的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

2001年,太仓经济开发区与德国巴符州政府、克恩—里伯斯公司、慧鱼公司,以及太仓工业学校合作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与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同步的职业培训中心——太仓德资企业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正式引入双元制职业教育。此后10年间,太仓工业学校相继与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舍弗勒培训中心,与欧美企业共同成立了太仓欧美企业培训中心,与德国海瑞恩集团合作成立了海瑞恩(太仓)培训中心,致力推进“全位性校企合作”,探索出多种形式的工学交替办学模式,成为全国职业教育的亮丽名片。

双元制职业教育成为太仓保持对德合作先发优势、增强招商引资竞争力的制胜招,产生了强大的磁吸效应。

【“四心”原则】 做德企的24小时“保姆”

太仓在长期的对德合作中形成了“四心”原则。

第一是诚心。针对德国客商注重契约精神的特点,太仓讲诚信、重承诺,对德企承诺的每一句话都认真兑现。第二是耐心。针对德国人严谨而慢热的特点,太仓人富有耐心,耐得住寂寞。曾经有个200万美元的项目,太仓与德企谈了5年才最终落地。第三是恒心。德企投资开始是试水,规模比较小,不会对经济数字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太仓持之以恒的服务最终感动德企不断增资扩产。第四是决心。太仓市委、市政府认准对德合作这条路,“发展中德合作,引进德资企业,服务德资企业”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太仓对德企提供24小时保姆式服务,做到对德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该市依托全国专利保护重点联系单位、中德企业合作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区、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示范推广基地等平台,顺应德企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在政务大厅一楼设立了“德企专窗”,为德资企业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政策咨询、疑虑解答等服务,让德资企业“第一时间”能找到政府部门。

【创新载体】 对德合作良性互动

太仓作为唯一一家县级地方政府,参与共建、运营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德国),并成立了太仓驻德国办事处。太仓办事机构延伸到德国,受到了普遍欢迎。而德国工商总会也加强了其在太仓组织机构的建设,从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流机制。德国工商总会是82个独立的德国工商会的行政联合机构,被称为300万家德国企业的最高发言人。除了太仓驻德国办事处、中国德国商会太仓办事处外,从2008年开始,太仓重点打造“德企之乡”的城市名片,通过到德国举办“太仓日”活动、推广双元制职业教育、打造德国“啤酒节”、优化政务服务等举措,不断深化对德合作。

新闻连连看

太仓对德合作历程

1993年 首家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公司落户太仓。

1996年 德国慧鱼集团在亚洲地区的第一家独资子公司——慧鱼(太仓)建筑锚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1年 太仓经济开发区与德国巴符州政府、克恩—里伯斯公司、慧鱼公司等合作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与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同步的职业培训中心,正式引入双元制职业教育。

2006年 江苏省太仓德资工业园设立。

2008年 太仓开始在德国举办“太仓日”活动,连续10多年不间断。

2012年 工信部授予太仓中国首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称号。

2014年 太仓德国留学生创业园正式运行。

2016年 全球第8家、中国第3家德国中心(上海、北京、太仓)在太仓开业。

2019年 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创新园(中德三期)在太仓高新区建成,是推进高端装备制造和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