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扬飞舞的煤灰,光秃秃的石质山,塌陷的采煤区,脏乱的老旧小区……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煤田的开发,淮北市以“黑乎乎”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50多年后,今日的淮北市,山上树木葱茏,河水清澈见底,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样的变化从何而来?
从1995年开展文明创建工作至今,淮北市始终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最高标准,努力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该市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发展战略,目标是把淮北市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生态城市。
在这一过程中,淮北市把创建工作作为促进各项工作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将创建目标进一步细化,着力实现生态上的文明、城市功能上的文明、政治上的文明和主体上的文明,促进文明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佳绩。2017年,淮北市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近年来,淮北市人民经历了各种道德洗礼,礼让斑马线、向不文明行为宣战……每一次洗礼,都让城市的风气更加净化,文明的光芒更加闪耀。市民也见证了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采煤塌陷区的脱胎换骨,蝶变为风景秀美的景区;老旧小区容光焕发,由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转变为宜居温馨的家园;农村地区日新月异,美丽乡村宛如画中风景……22年坚持文明创建,淮北市已经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抓创建、促转型、惠民生的新路。
如今的淮北市街头,主动减速、停车礼让行人的机动车越来越多。小小的斑马线成了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舞台。
一个好人就是一面旗帜。淮北市开展“楼道(村组)、社区(村)、街道(乡镇)、县区、市级”五级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并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广泛宣传。政府推动、点面发动、媒体联动、典型带动和民生促动,不断发现好人、歌颂好人、传播好事,淮北市形成“好人种子”随风飘扬、处处生根的“蒲公英效应”。
淮北市还通过组建社区“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强化社区网格化服务;突出党员示范,在全国率先成立市级党员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制定嘉许激励制度和工作考核制度,激励志愿者志愿服务。“有困难找志愿者”,已成为淮北市民的共识。
22年来,淮北市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当作造福百姓的总抓手,实施了百余项文明创建项目。投入1亿元以奖代补,着力解决基础设施短板问题;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并作为典型在全国推广;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便民利企服务圈;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政务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淮北市通过加强软硬件建设、市民文明素质养成等多项举措,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居民幸福感指数大幅提高。
如今,淮北市正在全力贯彻“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推动城市转型崛起。曾经的“煤城”正在蜕变为一座宜居宜业的精美城市,文明之花处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