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新闻深三度

群贤毕至 名篇佳作流传千古

记者 王志鹏

如今的德星亭

德星亭旧貌

西湖公园中的读书亭

西湖公园内的“拴马槐”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许昌西湖古时颇为繁盛,是天下闻名的名胜景观。从东汉末年起,历朝历代都有不少名人雅士与许昌西湖产生交集。他们留下的足迹或成为故事传说世代相传,或成就名篇佳作流传千古,或建造亭阁吸引各方名士。

让我们从古人的文化遗存中,寻找曾经绽放在许昌西湖之畔的历史风采。

写许昌西湖的著名诗作有哪些?

历代有不少文人墨客到许昌西湖游历,留下传世佳作。

后魏时,诗人魏彦写诗《胡太守重理西湖》称赞西湖公园:“小筑湖亭旁水西,踏来独是旧香堤。波光日丽明妆镜,柳陌烟消见彩霓。一叶连舟堪载酒,数竿鱼钩半藏溪。贤侯此日同民乐,共赋新诗落品题。”

“宋代的大文豪在许昌西湖留下了不少佳作。”许昌市政协原副主席、西湖公园历史文化展示专家组成员李俊恒说,“这使许昌西湖乃至整个许昌的历史文化底蕴都变得颇为深厚。”

宋景祐四年(1037年),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令。欧阳修的友人谢伯初从许州寄诗安慰他,他便写了一首《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作为回赠:“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与染。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宋嘉祐五年(1060年),苏轼由湖北江陵赴汴京,途中经过许昌。他感慨于许昌的美景,作诗《许州西湖》以抒情。“西湖小雨晴,滟滟春渠长”的佳句便由此而来。后来,苏轼调到杭州当知州,对许昌西湖仍念念不忘。他写信给当时许州的知州赵德邻说,许昌西湖没有杭州西湖大,景色小而雅致,更有味道。他建议把许昌西湖改为小西湖,小西湖之名便由此流传。之后,苏轼在诗中曾云“西湖虽小亦西子”,将许昌西湖与杭州西湖相媲美。

北宋诗人梅尧臣曾任襄城县知县,曾以许昌西湖为题,作《登许昌城望西湖》《依韵朱学士廉叔忆颍川西湖春色寄献尚书晏公》《依韵和王中丞忆许州西湖》三首诗,其中为人熟知的便是“拍岸千寻水,陪京第一洲”这句,足见其对许昌西湖的喜爱。

至明、清两代,关于许昌西湖亦有不少诗作存世。明代进士孙子良写的《许昌怀古》:“到州先问德星亭,尽说荒芜入杳冥。方叹残碑横古道,又闻废井列疏星……”

清代诗人李来章曾赋诗“梅花千百树,草堂筑其中。寒雪对樽绿,芳萼映怀红”,盛赞许昌西湖梅花堂的美景。

许昌西湖有故事和传说吗?

除诗作之外,还有许多历史名人曾与许昌西湖产生过交集。他们有的在此聚会畅饮,有的在此结庐而居……

“关于许昌西湖,历史上有很多名人逸事和传说。”李俊恒说。

公元1101年至公元1112年,苏辙偕家人200余口定居许昌西湖西南岸的大庄店,筑室著传,自号“颍滨遗老”。据史料记载,苏辙建立了西湖书院,相继有学者程颐、程颢来此讲学,许州文风因此大盛。

吴道子、李自成等历史名人也曾与许昌西湖结缘。

据明嘉靖《许州志》记载:唐画圣吴道子自阳翟迁许,在湖阴(河或湖南岸为阴)筑洞而居。传说,一日,吴道子在小西湖桥上画虎,点睛后活灵活现。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领兵攻打许昌城受阻,下令全军将士每人抱土积于城下,最终成功破城。李自成攻克许昌后,曾在许昌西湖一棵槐树上拴战马,“拴马槐”的传说由此而来。

西湖公园内的建筑有啥来历?

如今的西湖公园内,最高的建筑是德星亭。据南朝刘敬叔所著的《异苑》卷四记载:“陈仲弓从诸子侄造荀季和父子,于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内有贤人聚。”经调查发现,原来是陈寔和荀淑两家在西湖聚会。当时“京都洛阳距离颍阴380里,正好在500里之内”,加上陈、荀两家都以贤德闻名,因此,汉灵帝在许昌西湖建造德星亭,又名聚星亭。

后经多次重修,德星亭被许多文人墨客写诗歌咏颂。南宋理学家朱熹曾作《聚星亭画屏赞》,称赞陈寔“神岳忠英,文渊范懿,道广心平”。清乾隆年间进士、许州知州甄如舟有诗曰:“西湖堤畔旧湖亭,古迹犹传聚德星。”

李俊恒介绍,西湖公园内的许多建筑,都与历史上的名人有关,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西湖公园内现存的卧虎桥,因吴道子画虎的传说而来;“万抱山”,据传是李自成攻打许昌城,命士兵抱土积于城下而得名。

宋代的文人名士,在许昌西湖留下诸多传世佳作的同时,还在附近建造了许多知名亭阁。欧阁系欧阳修所建,曲水园系文彦博所建,展江亭由韩维所建,读书亭系苏辙所建。这些文人名士所建的亭阁,均成为当时文人士子聚会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