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西湖公园,许多“老许昌”会提及雷锋像、大象滑梯、动物园……它们承载着几代许昌人的难忘记忆,几乎成为许昌人的精神坐标。那么,雷锋像是谁塑造的?大象滑梯是咋建的?西湖公园动物园建园伊始有啥趣事?7月14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公式 记者 孙学涛 通讯员 胡哲敏
在你心中熠熠生辉的雷锋像,如今依然挺立
“这座高大的塑像,是雷锋叔叔的塑像。”7月14日下午,在西湖公园新东门附近,市民李雪指着雷锋像对4岁的儿子说,“你长大了要学习雷锋做好事!”
“我小时候来西湖公园,爸妈也是这样教我的。”转过头来,李雪对记者说,“在雷锋像前加入少先队曾是我的梦想。”
如今的雷锋像,并非她儿时面对的那一座。
在曾任市公园管理处副主任的雍来云的记忆中,西湖公园原来那座雷锋像的建成时间几乎与大象滑梯、德星亭相同,应为1977年。
“雷锋像是蔡发森做的,他会雕塑。”雍来云说,当时的背景是,全国都在学雷锋。有关部门决定在西湖公园设置雷锋像。
雍来云说:“当时的塑像是用白水泥做的,成为几代人的记忆。”
2012年,西湖公园整体提升改造,有30多年历史的雷锋像因为承载了众多许昌人的美好回忆,成为许昌市民关注的焦点。
当时,一些网友呼吁把雷锋像送进博物馆。许昌博物馆当时的负责人表示,2米多高的雷锋像属于近现代文物,作为标志性、具有代表意义的塑像,博物馆可以收藏,但放在室外更能发挥教育作用。
2012年9月,原来的雷锋像被迁至许昌实验小学中心区域心园。10月,许昌实验小学专门为雷锋像举行了揭幕仪式,师生代表合唱了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1963年3月5日,端着钢枪、头戴棉帽的憨实小伙子雷锋走进了千家万户,他的名字传遍了共和国的每一个角落。今天,在西湖公园新东门入口处,一座汉白玉雷锋像屹然挺立。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许昌大地上的“雷锋”不断涌现。
那头陪伴你度过童年的“大象”,如今已经43岁
说起西湖公园,不能不提那头乖巧可爱的“大象”;提起它,从“70后”到“10后”,心中油然而生的是难舍的情愫。
坐落在西湖公园东南部的大象滑梯,是用水泥和石头建成的,高约4米,鼻长约8米。
“这头‘大象’承载了许多‘老许昌’的童年记忆。”7月14日,市公园管理处副主任冯静介绍,大象滑梯建于1977年,2012年进行修缮。如今,大象滑梯已成为西湖公园的标志性建筑。
雍来云回忆,1977年,为了建设儿童乐园,他专程跑到郑州市人民公园,拿回大象滑梯的图纸。
拿回图纸后,工作人员王金松负责施工。
“不到一个月就建成了。”雍来云回忆,材料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发红的水磨石。
大象滑梯陪伴了无数“70后”“80后”“90后”“00后”,2012年差点儿被拆除。
按照总体规划,西湖公园提升改造工程于2011年下半年实施。2012年元旦前后,网上盛传大象滑梯将被拆除,很多网友呼吁“大象别走”。
“大象滑梯给市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冯静说,西湖公园提升改造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惠民工程,遵循“尊重市民感情”的原则。最终,“大象”不仅得以保留,而且进行了修缮。
曾经的“动物角”,现在也成一景
“西湖公园动物园原来叫‘动物角’。”在雍来云的记忆中,“动物角”始建于1973年。“那时候,动物比较少,也比较小。较稀有的动物是豪猪、獾。”
1982年,我市从陕西西安和安徽蚌埠引进两头母非洲狮,之后借商丘等地的雄狮进行交配。
1985年,河南省建设厅批准了西湖公园“以古迹为主体,以水为特色”的总体规划,大体将其分为游览区、动物区、娱乐区和休息区四大区域。
西湖公园动物园园长王亚卓介绍,1988年,“动物角”拉起围墙,开始单独收费。此后,“动物角”成了市民口中的动物园。
经过饲养、繁育,狮子一度成为西湖公园动物园最庞大的“家族”。该园的笼养狮子在我省乃至全国是最多的。后来,不少狮子被用于与其他动物园交换素食动物,丰富了园内动物的种类。
王亚卓说,现在,西湖公园动物园有狮、熊、虎、骆驼、狼、孔雀、猴子等50多个种类260余头(只)动物,包括矮马、羊驼等网红动物。
随着拆墙透绿,西湖公园动物园的外墙由红墙琉璃瓦改为白墙灰瓦,与周围提升改造的景致更加和谐,与西湖公园其他景致相得益彰,同时自成一景。除了雷锋像、大象滑梯、动物园外,荷花仙子像、德星亭、旱冰场等也存在于“老许昌”抹不去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