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莲城新韵曹魏华章”2020许昌三国文化论坛上,除了对曹魏历史给予关注外,还有多位专家、学者谈到了文旅融合的话题。文旅融合,不仅体现在厚重的历史文化中,还应体现在人们的吃、住、行、游、购、娱活动里。
□ 记者 郝晋 张莉莉 文/图
【论点】 整合三国文化资源,用旅游线路串起满盘“珍珠”
曹操:许昌城市旅游文化标志性符号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张兰花说,文物是文化和旅游的物质载体,旅游是文化和文物的传播形式。在目前文旅融合体制下,许昌旅游必须走依托历史遗迹,深挖优秀文化,凝练出体现城市文化精神的标志性符号,实质性开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一体化发展新路。
曹操是许昌城市文化的标志性符号,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好好提取曹操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基因,使曹操形象和博物馆里曹魏时期的文物“活”起来,成为许昌文物旅游融合发展的先锋。
许昌曹魏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许昌市文联原主席谢玉好说,许昌的三国文化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拉开大幕。一大批的高校教师和热爱曹魏文化的社会人士投入其中。
自2006年起,许昌市政府连续举办了多届“中国(许昌)三国文化学术研讨会”。百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从不同层面论述了曹魏文化,并以新的史料、学术视角对存疑问题进行了考证。目前,我市虽然有研究队伍,但仍需要权威部门进行协调整合,从而加强我市全域曹魏古城旅游圈建设的研究。
开发整合,让文化资源产品化
许昌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刘晓静说,文旅融合就是要为文化资源注入当代元素,形成文化资源产品化。
曹魏文化是许昌的文脉和城市的灵魂,遗迹遗址众多却缺乏关联度,犹如珍珠满盘少了一根线,曹魏文化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包装和展示。
全市重要经贸文化活动应统一使用“曹魏故都 宜居之城”标识,扩大品牌影响力;推出“魏都味道”“魏都礼物”等系列品牌,形成支撑“曹魏故都”形象的旅游品牌,使其可看、可品、可体验。
增加文化体验型产品
许昌学院商学院实践教研室副主任高洪涛说,曹魏古城自开发以来成为游客到达许昌的必游之地,但其开发利用仍处于初期阶段,特色产品比较少,游客的停留时间不长,消费水平不高。建议借鉴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等成熟景区的管理方法,收集汉魏时期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习俗文化充实曹魏古城,形成历史文化特色厚重的氛围。
讲好三国文化,助力许昌出彩
许昌学院教师黄杰说,古迹遗址星罗棋布,三国文化灿烂夺目。许昌市古迹遗址总共3813处,有保护级别的339处;三国古迹遗址共396处,有保护级别的62处。他用了6年时间把这些古迹遗址的分布绘成了地图。一些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追其溯源发于许昌,如曹冲称象、紫气东来、黄泉相见、打草惊蛇、望梅止渴等。
许昌有丰富的三国文化,如果就文化而谈文化,这些文化就失去了价值,文化就要服务社会、造福百姓。
【论点】 命运多舛的汉献帝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黄青喜说,研究“三国文化”及其子系统,离不开汉献帝刘协,因为他是核心、纽带和灵魂。
汉献帝,是汉灵帝刘宏之子,“根正”无疑。但袁绍为达“另立皇帝”之目的,为之造势,杜撰刘协“无血脉之属”之说。刘协虽然被立为皇帝,但由于他“非长非嫡又为人人痛骂的董卓所立”,所以是“苗不红”皇帝。
“根正”“苗不红”皇帝,如果有能臣辅佐,也许能改变自身或国家战乱的命运。遗憾的是,不但皇帝无“辅佐之臣”,而且地方诸侯各怀鬼胎——骑墙、自立、另立者皆有之。衷心拥汉派如刘焉、陶谦、孙坚父子,要么实力弱,要么时间短,均不能改变汉献帝命运多舛、国家日趋分裂之大势。
【论点】 曹操的另一面,你可能还不知道
曹操不差钱,为啥要求死后薄葬
许昌学院文史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张宏慧说,《三国志》载,曹操临终前留下遗言,“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曹操安排自己的寿衣数量仅四箧。
曹操一生功绩显赫,临终前却下令薄葬,特别强调陵内“无藏金玉珍宝”。这是为什么呢?有四个原因:一是历史因素,历史上早有明君、智士提倡过薄葬,厚葬也曾有被盗掘的教训。二是经济衰退。由于连年战乱、社会动荡、物资匮乏,曹操对官吏和家人的要求非常严格,带头穿粗布衣服。三是皇权衰落。东汉末年的乱局,肇始于汉灵帝的死亡,由于他未能在生前指定皇位的继承人,各种势力展开了权力斗争。四是社会思潮。当时,道教传播、佛教发展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曹操的丧葬观。
曹操是梁鹄的忠实“粉丝”
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杨继刚说,梁鹄是东汉末年至曹魏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临颍汉献帝庙的《受禅表碑》记载,汉献帝在繁阳(今繁城镇)举行受禅大典,逊位于曹丕一事。该碑立于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碑上未属作者、书者姓名。唐李绰《尚书故实》云:该碑是“王朗文,梁鹄书,钟繇镌字”,可见梁鹄的书法在当时的盛名。
乱世中,梁鹄赴荆州投奔刘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荆州破,梁鹄无奈归降曹操,被曹操待为上宾,授军假司马。曹操非常喜爱梁鹄的书法,常将他的条幅用钉钉在墙上或悬挂帐中,只要一有空闲,便会静静地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