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晓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如何让晚年生活更富足、更健康、更丰富,不仅成为老人和其儿女关心的问题,而且成了金融机构关心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以来,随着开业的理财子公司逐步增多,银行开始频频布局养老型理财产品市场,推出的养老型理财产品越来越多。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已有15家银行发行了115款养老型理财产品。其中,国有银行的发行数量明显增加,达到35款。据了解,这35款养老型理财产品均由国有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发行。2019年,国有银行发行的养老型理财产品仅为18款,年化收益率比普通理财产品稍微高一些,通常为3.2%—5%。
“一方面,我们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体现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另一方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养老市场仅仅靠第一支柱是不够的,需要靠其他支柱支撑。在这个背景下,养老金融市场巨大。另外,养老型理财产品的期限普遍较长,更有利于发挥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和风控体系方面的优势,对于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运营成本、平滑因经济周期性波动而带来的阶段性风险有积极作用。”我市某国有银行的理财经理表示。
此外,从银行实际情况出发,不少银行的客户逐渐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该理财经理说:“对于我们银行来说,45岁—55岁的客户比较多,养老的需求比较大。我们现在也在进行投资者教育。”
养老型理财产品除了收益率稍高外,与普通理财产品有什么区别?记者调查这些银行发行的养老型理财产品后,发现这些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期限比较长。普通理财产品的期限多为3个月、半年、1年、2年,养老型理财产品的期限少则3年,多则5年。
由于养老型理财产品的用途是老年人养老,所以这些产品还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相对“保值”。我市某国有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养老型理财产品的投资风格通常颇为稳健,尤其是国有银行的理财子公司以固定资产配置为主,呈现“固定资产+”的结构,定位为绝对收益和低波动类产品,在投资策略方面采取中长久期+杠杆策略,精选优质信用债打底,并根据对债券市场货币政策的判断,灵活调整组合的杠杆比例,获取稳定的票息收入的同时赚取套息利差收益。
虽然养老型理财产品的期限较长,一般为3到5年时间,但记者发现,我市不少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养老型理财产品因此进行灵活设置。如我市某国有银行的一款养老型理财产品,采取了“3+1+1”期限自主选择模式,首个封闭期是3年,封闭期结束后每年开放一次,存续期限是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