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文峰塔

帝王原来也缠绵

□ 鸥鸟

建安文学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风格多样、不拘一格,既有曹操的慷慨悲凉、古朴峻直,又有曹植的雄浑奔放、瑰丽华茂,还有曹丕的哀伤柔婉、清丽娟秀。

曹丕不仅是皇帝,也是建安作家集团的实际领袖。他敏感而多情,对人生的凄凉惆怅有着深刻的感受,因而他的诗歌表现出清丽婉转、低徊哀怨、流于纤弱的艺术风格。相对于曹操的苍凉大气,曹丕多了分儿女情长;相对于曹植的才思敏捷,曹丕多了分深思熟虑。

曹丕的诗语言清丽淡雅、通俗自然,但因其诗多是闺中愁怨、羁旅闲情,以妇人之语言诗,给人弱不禁风之感,也使诗显得柔而无力、纤而无骨,所以,后世诗家评论他的诗以“感”取胜,似清波流淌,婉转有声;如雁鸣凉秋,令人情动。

曹丕的诗多以闺怨和思客为主要题材,其中最著名的《燕歌行》二首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曹丕富于情感,确是言情高手,第一首开篇就展示了一幅秋色图。如此萧瑟寂寥的景色自然牵出思妇的怀人之情,映照出她内心的寂寞。最后几句以清冷的月色来渲染深闺的寂寞,以牵牛星与织女星的“限河梁”来表现思妇的哀怒,获得了很佳的艺术效果。

在描述思妇的内心活动时,曹丕的笔法极尽曲折之妙。先是推己知人,写丈夫“思归恋故乡”,继而设想他为何“淹留寄他方”,迟迟不归,再转为写自己“忧来思君不敢忘”,整日以泪洗面,想念至极,想借琴歌排遣,却又“短歌微吟不能长”,只好望月兴叹了。如此娓娓叙来,几经掩抑往复,写出了这位女子内心不绝如缕的柔情。

曹丕《燕歌行》在诗史上久负盛名,但历来对第一首分外垂青,对第二首问津甚少。其实是双璧一对,两篇对观,更饶意味。前篇从“霜飞木落”“燕鹄南归”感物起兴。由时序涉及归鸟,再由鸟归而关联所思之人淹留他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曲曲道来。此首与其主题、情思相一,构思则另起炉灶,不假外物,直抒胸臆。更值得一提的是,后诗开篇第一句“别日何易会日难”,到了唐代,被李商隐化句为“相见时难别亦难”,而到了唐后主李煜笔下则变成“别时容易见时难”,都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燕歌行》仿柏梁体,句句用韵,于平线的节奏中见摇曳之态,铺陈华丽,用词清丽,为叠韵歌行之祖,对后世七言歌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王夫之对曹丕的《燕歌行》评价极高:“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想不到一代帝王曹丕,竟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闺怨诗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