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关注

志愿服务接地气 解决群众“心头事”

襄城县关爱贫困老人志愿者协会在开展公益活动。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盛夏时节,漫步在市区大街小巷,你总能与一抹抹温暖的“红色”不期而遇。他们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或协助疏导交通,或帮忙清洁环境,或深入社区为群众义诊、义剪、义修……他们用“奉献心”浇灌“文明花”,引领社会文明新风。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志愿服务阵地和队伍建设,丰富志愿服务内容,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众多志愿服务团队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贴民心、接地气,解决了群众的“心头事”,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让城市更具“温度”。

□ 记者 毛迎

调整志愿服务项目,疫情也阻隔不了浓浓的爱心

到襄城县中冠龙城社区志愿服务站看公益演出,接受义诊、义剪、义修等服务,领取含有500克鲜面条、300克新鲜蔬菜的食品包……对于一些生活在襄城县的老人来说,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

襄城县关爱贫困老人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14年3月。疫情发生前,该协会以关爱老人、济贫救困为宗旨,开展爱心超市、“爱心午餐1+1”、志愿服务乡村行、“缝缝补补”、义剪、义诊、戏曲演唱、“衣暖情深爱心墙”等13个志愿服务项目。

其中,“爱心午餐1+1”项目是该协会长期开展的一项公益活动:一个捐赠人结对帮扶一个贫困户,捐赠260元,为其提供一年52次午餐;同时提供7项配套服务,包括送戏曲、义务理发、义务维修、开设书法课堂等。该项目曾入围“2019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百强”。

受疫情影响,“爱心午餐1+1”项目无法正常开展。今年4月,该协会根据弱势群体和医务工作者的需求,结合疫情防控期间人员不能聚集和食品安全的要求,开展“鲜面100”项目,每天8时至11时在襄城县中冠龙城社区志愿服务站和两个乡村向高龄老人、贫困户、留守儿童、医务工作者发放100份食品包,每份食品包含有500克鲜面条、300克新鲜蔬菜。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我们调整了志愿服务项目,通过‘悯农计划’直播带货助农、‘苔花计划’帮扶贫困学生、‘鲜面100’扶弱济困。”襄城县关爱贫困老人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宋红昌说,“悯农计划”是把直播间“搬”到田间地头,通过网络直播助力农产品销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苔花计划”是爱心人士和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进行一对一帮扶,为贫困学生提供每月100元的生活补贴、每季度100元的服装费,一年共需1600元。“鲜面100”是把该协会之前开展的“爱心午餐1+1”项目进行调整,将为贫困户、高龄老人等群体提供爱心午餐转变为向他们发放包含鲜面条和新鲜蔬菜的食品包。这些贴近民生的志愿服务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志愿服务层出不穷,逐渐形成常态化、项目化

随着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志愿服务项目也开始向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我市志愿服务活动遍地开花。在2019年河南省“四个优秀”先进典型推选活动中,我市的赵明远、周楠、刘艳红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志愿者”,许昌市图书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魏都区新时代家庭教育讲师团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许昌市文化魏都公益剧场项目、襄城县“爱心午餐1+1”项目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建安区许由街道办事处幸福社区、东城区天宝路街道办事处恒大绿洲社区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社区”。

层出不穷的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品牌志愿服务项目等,为志愿服务注入了新形式、新活力。

文化魏都公益剧场项目自2017年开展至今,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思路,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该项目注册志愿者120余名,每周三下午及周四晚上免费为全市群众演出,受益群众上万名,为全市曲艺名家、戏剧名家、专业剧团、少年儿童和综艺人才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

魏都区新时代家庭教育讲师团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开展“家庭教育进万家”活动:线上“空中课堂”设有《效能父母》《必有我师》《成长故事》《开心聊吧》等栏目;线下讲师进基层,开展“新时代家庭教育公益讲堂”活动,开设“亲密之旅”“青春无悔”系列课程,举办家风家教公益系列讲座、幸福人生国学亲子营、“同悦书香,经典诵读”夏令营,并借助乡村学校、青少年宫开设“女童防性侵”专题讲座。

各种以便民服务、敬老助老、送医送教等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加速推进我市志愿服务常态化、项目化和品牌化,并成为一种新时尚。

浓郁“志愿红”,温暖一座城

随着各单位以及社会组织的志愿服务团体不断壮大,我市的志愿服务品牌越擦越亮。

许昌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开展的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项目专业性强、独具特色。该协会自2008年成立以来,经常组织志愿者到社区、学校、部队、企业、机关等,广泛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及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协会还配合市文明办在社区建立心理服务工作站,为我市全面开展心理服务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疫情发生后,许昌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在市文明办的指导下,开通疫情防控心理支持服务热线。此外,该协会还联合市妇联、市公安局、市信访办等单位,开通心理健康援助热线,为不同群体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并通过网络平台,为一线医护人员及广大群众提供心理帮扶。

许昌市群艺馆开展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基层演出项目被评为2019年度“许昌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瑞贝卡潩水社区联合物业公司每月20日开展的“20爱您便民服务”活动渐成规模,为居民免费磨刀、修鞋、理发、维修电器等;襄城县关爱贫困老人志愿者协会开展的书法课堂、许昌市规划展览馆开展的规划进社区等项目深入人心。志愿者走进村庄、社区、校园、企业等,将各类志愿服务送进千家万户。

魏都区圆梦爱心粥志愿服务中心开展的圆梦爱心粥项目温暖人心。该中心位于市区劳动路南段,自2017年11月12日以来,平均每天为环卫工人、残疾人等有需求的人员提供爱心早餐200多份,受益群众累计14万余人次。圆梦爱心粥项目已成为我市志愿服务项目中的一个知名品牌,并于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魏都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此外,我市还有女童保护、孝老爱亲集体祝寿、应急救援等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诸多独具特色、专业性强的志愿服务项目,传递着浓浓的正能量。

浓郁的“志愿红”感动着你我他,凝聚着温暖人心的力量,擦亮了城市文明底色,是文明许昌最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