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孙学涛
“我发现市区湖滨路的梧桐树上满是钉子。”7月27日上午,市民杨女士拨打本报热线电话2770000称,市区湖滨路西侧很多梧桐树被钉了钉子,她这两天一直和热心市民一起拔钉子。
【现象】
40棵梧桐树,
大概有一半被钉了钉子
当日10时30分许,记者来到市区湖滨路,见到了报料的杨女士。杨女士叫杨华,今年30多岁,经商。最近几天,由于生意暂时停滞,她便经常在市区赏荷、游玩。
7月26日,她在市区湖滨路散步时,发现湖滨路西侧很多梧桐树被钉了钉子。
“来,我们一棵树一棵树看。”杨华说着,与记者一起查看相关情况。
“这是我昨天拔掉钉子后留下的小洞。”杨华指着一棵树上的小洞说,她发现这棵树上有钉子后,便借了一把钳子,将钉子拔了出来。
随后,记者和杨华从湖滨路南端走到湖滨路与西大街交叉口,查看了40棵梧桐树,发现大概有20棵被钉了钉子。湖滨路与西大街交叉口向北,这样的情况依然存在。
记者发现,这些钉子有的是螺丝钉,有的是大号钢钉,有的是木钉。
记者询问附近商户,有的承认是自己所为,有的则称钉子是原来的商户钉的。
“你看,钉过钉子的地方都有小洞。”杨华说,“你想想,一个人手指头被扎了刺还疼得不行,这些树被钉了钉子会不‘疼’?”
【行动】
一起动手,
热心市民为大树“拔刺”
“特别感谢这位先生,他主动借给我工具。”在杨华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在附近卖家具的吴先生。
“以前,我也发现树上有钉子,但没在意。昨天看到这个姑娘想拔掉梧桐树上的钉子,我赶紧拿出自己的工具。”吴先生说,“爱护树木,大家都应该有这个意识。”
在附近卖家具的刘晓勇今年40岁,是一名“老许昌”。“这些树都是老树。”他说,这些树见证了许昌发展的历史。7月26日,他看到杨华费劲儿地拔树上的钉子,便拿出工具和杨华一起拔。
“有些钉子钉得太深,不好拔。”刘晓勇说。
今年56岁的王俊岭是建安区河街乡人,在此处卖家具。10多年来,每年夏天他都会感受到梧桐树带来的清凉。7月26日,他也与杨华一起拔了不少钉子,并拆除了一些捆绑在树干上的铁丝。
“大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有灵性。你好好待它,它就长得好,带给大家清凉。”王俊岭说。
听说要给梧桐树拔钉子,在附近卖家具的辛晓华赶紧跑到自己店里,拿出工具在一棵梧桐树上搜寻钉子,然后拔掉。
【说法】
助力城市文明,
不妨从善待一棵树做起
杨华说,她曾在多个城市生活、工作,包括东北的沈阳、西南的重庆。在她的眼里,许昌曾经很小、很破,如今却很精致、很绿色、很文明。
“许昌应该变得更好,许昌人应该更文明。”杨华说,市民既是城市的主人,又是城市的一员。大家只有把城市的一砖一瓦、一花一叶当成自己的物品呵护,才能更好地享用城市公共设施。
杨华说,她曾看过一段话:“能不能善待一棵普通的树,体现出一个人是不是文明的现代人、一个地域是不是有内涵的地域、一座城市是不是有灵魂的城市。”
“这么多热心市民一起动手拔树上的钉子,体现了市民对一草一木的关爱!”市园林绿化管理处技术指导科科长毕丽华说,“近年来,我市不断植树造林,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市民爱绿护绿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市园林绿化管理处养护一站站长李小建说:“我们将安排工作人员及时清除梧桐树上的钉子、铁丝,让其更好地生长,让市民更好地享受绿色。”
“爱绿护绿,人人有责。”毕丽华说,“我们呼吁,从自身做起,从善待一棵树做起,争做文明使者,用实际行动培育文明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