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辉 通讯员 贾云涛 文/图) “今天中午的红烧肉烧土豆味道很好,你多吃点儿。”“嗯,你也多吃些。”7月27日,阳光灿烂,禹州市无梁镇敬老院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一间住室门口,52岁的乔军红坐在轮椅上,和妻子王松枝边吃饭边聊天儿,脸上都是笑意。熟悉他们的人知道,对于乔军红夫妇来说,这样安稳、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
乔军红是无梁镇申家村人。其82岁的父亲乔群虎患有严重低血压和心脏病,81岁的母亲赵范患有脑癌、冠心病,每年的医疗费是一笔很大的支出。面对生活的重压,乔军红和妻子勉强维持。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的一天,乔军红在家里修房子时不慎从房顶摔落,导致双腿严重受伤,只能靠轮椅生活。这对于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我真的不知道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下去。”回忆起刚受伤的那段日子,乔军红眼神明显黯淡了许多,慢慢低下了头。
2016年,经禹州市民政部门和无梁镇政府审核,乔军红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乔军红和父母陆续被认定为低保户和兜底保障人员,每月可以领到低保金和残疾人“双项”补贴,家里的生活有了改善。
“得到政府的支持,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有了希望。”乔军红说,由于家里有3个人需要照顾,王松枝无法外出打工。这种“输血式”的生活时常让乔军红感到不安,怎样才能依靠家庭的力量脱贫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2019年6月的一天,禹州市扶贫干部赵志军、无梁镇扶贫干部王龙涛、申家村党支部书记高书营找到乔军红,动员他搬到无梁镇敬老院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生活。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离开生活几十年的家,在那里会不会不习惯?吃喝拉撒无人照顾怎么办?”刚开始,乔军红曾进行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来,在扶贫干部的耐心解释下,他消除了顾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搬到了无梁镇敬老院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生活。
很快,乔军红便适应了无梁镇敬老院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的生活。“屋里有空调、电视,洗澡有淋浴房,吃饭有保障,四季发衣裳,有人照顾,而且自己不用出一分钱。这样舒心的日子以前做梦都不敢想,都是托了党的好政策的福。”说起现在的生活,乔军红满面笑容。
今年,乔军红的父亲、母亲分别搬到了无梁镇敬老院贫困户集中康养中心、无梁镇卫生院重大疾病贫困人员集中医治中心生活,王松枝当上了保洁员,23岁的儿子乔勇也在许昌市区找到了一份工作,一家人的生活状况逐渐好转。
“他来到这儿后,心态和精神越来越好,有时还会和老伙计下棋。”无梁镇敬老院负责人张金殿说。
乔军红家离无梁镇敬老院、无梁镇卫生院不太远,王松枝闲暇时就骑着电动车看望乔军红和公婆。无梁镇政府考虑到乔军红家的特殊情况,在房间较宽裕的情况下,为他们夫妻俩安排了一个单间。
2019年,乔军红家收入25000多元,人均收入5000多元,顺利脱贫摘帽。“感谢政府的好政策,我相信我们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乔军红说。
2017年9月,为破解“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难题,无梁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相继完成了“两院四中心”建设项目,即依托无梁镇敬老院建设贫困户集中康养中心、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和依托无梁镇卫生院建设重大疾病贫困人员集中医治中心,基本满足了全镇集中托养兜底保障家庭的需求。
“我们将敬老院、卫生院建设项目与民政兜底政策结合起来,下大力气解决深度贫困户的集中托养问题,确保兜底保障家庭兜得住、兜得牢、不返贫。”无梁镇党委副书记何思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