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健康许昌

游泳时鼻子呛水 或引发中耳炎

■记者 刘地委

游泳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炎炎夏日,游泳池和各种天然浴场是消夏纳凉、锻炼身体的好去处。不过,专家提醒,游泳时鼻子呛水,可能会引发急性中耳炎。若游泳后出现耳疼、耳闷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7月25日,6岁的阳阳在学习游泳时不小心鼻子呛水,回家后一直鼻塞、流鼻涕。妈妈给他吃了感冒药。阳阳告诉妈妈,讲话时耳朵“嗡嗡”作响。妈妈以为水“跑”到耳朵里了,便想用棉棒把水“掏”出来,然而怎么做都无济于事,便带阳阳到医院就诊。诊断结果显示,阳阳患了急性中耳炎。

许昌市中心医院耳鼻喉专家曹银生介绍,游泳姿势不正确,加上部分游泳池的水不干净,水呛进鼻子后有可能流进鼻腔。鼻腔周围隐藏着多个含气的空腔,呛进鼻子的水可导致空腔中的黏膜充血、肿胀及发炎,引发急性鼻窦炎。另外,污水和细菌如果流进中耳腔,那么会导致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的早期症状主要为耳痛、有闷堵感和听力下降。患者往往在游泳之后一两天突然觉得耳疼,伴有耳闷、听力差等症状。有些人有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若没有及时治疗,病情控制不佳则会导致鼓膜穿孔,转变成慢性中耳炎。游泳后若感到听力下降、耳内疼痛,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急性鼻窦炎和急性中耳炎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曹银生说,这两种疾病可使用激素、抗菌药等药物治疗,使鼻腔和耳朵的通道恢复畅通。大部分急性鼻窦炎使用抗炎、抗过敏药物治疗可在短期内痊愈。多数孩子患急性中耳炎早期只有一只耳朵发病,所以一般难以察觉。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游泳后是否出现不适。急性中耳炎经及时、规范治疗,7至10日可控制病情。

曹银生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卫生条件好的游泳馆游泳。孩子游泳时尽量避免做跳水、潜水等动作,以免呛水后压力急剧变化导致鼓膜穿孔;要掌握用口吸气、用鼻出气的换气方法;鼻子呛水后按住一侧鼻孔,轻轻将水往外擤出;上岸后可歪头扯耳,单脚跳跃,让耳道内的水流出。呛水后一旦出现耳疼、耳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