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城池,作为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通常由两个实体组成。城(城墙)是主体,池(城壕)则起着拱卫城的作用。一般而言,有“城”就有“池”。据专家考证,许昌护城河的源起可追溯至22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亭亭碧荷绕莲城 ,一“花”相伴千年香。全长5.3公里的许昌护城河是国内保存比较完整的护城河之一。盛夏时节,满河碧水,芙蓉摇曳,美不胜收。人们泛舟其上,如在画中游。今天,让我们沿着历史脉络,追溯许昌护城河的前世今生。
据专家考证,许昌护城河的源起可追溯至22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它不仅护卫着一方百姓,承载着厚重的三国文脉,而且见证了一次又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
记者 牛志勇
源起西汉,护佑一方百姓
7月27日,市区南护城河春水桥畔,一渠碧波盈盈,夏荷红绿交映,美景怡人。市民张蕊和家人一同乘游船欣赏了护城河两岸的美景。“一圈儿下来,有种置身‘小江南’的感觉。这个季节,许昌的护城河真美!”张蕊高兴地说。
护城河,在古代往往是军事防御工事的一部分。古代城池常体现因地制宜的城市选址和规划思想。“一般来说,古代的城与池是标配。”中国圆明园学会园林古建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建筑大学设计研究院古建研究所所长宋国晓说,古人建城池时,通常会布局在自然河道的北面。此外,古人会把水引入护城河,能起到取水、防御作用,兼具泄洪、蓄水之功能。西汉都城长安、隋唐洛阳城等都是如此。
我国筑城的历史始于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延续了数千年之久。过去,城墙是用土、砖或石块砌成的。墙的外围挖有壕沟,即池或护城河。
那么,许昌护城河究竟形成于什么时间呢?这要从许昌城的历史演变说起。历史上,许昌作为州郡、县治,先后历经张潘古城、长社古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颍阴县(今许昌老城区)。西汉初期,除了封国外,主要实行的是郡县两级制管理。据专家考证,汉代的颍阴城应该也有护城河,但关于这一时期的护城河模样,没有留下详细的史料记载。
如今,小西湖作为护城河的一部分,深受许昌人喜爱。据1933年出版的《许昌县志》记载:“西湖在城西北。云是曲环坐镇时,取土筑城,因其地导潩水潴之,略广百余亩,中为横堤。初,但有东之半耳;其西广于东,增倍,而水不甚深。宋莒公为守时,因起黄河舂夫浚治之,始与西相通。”
曲环是唐代中期人,曾任陈许节度使,小西湖相传就是他镇守许昌时取土筑城时形成的。而宋莒公指的是宋庠,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双塔乡)人。宋皇祐年间,他被贬官任许州知州,兴工疏浚了西湖,并凿断横堤,使东西相通,连成一片。
潩水盈盈,河中广植莲藕
“明代以前,古代的城墙一般为土城墙。”据宋国晓介绍,元大都的城墙尚是夯土筑造,更不用说一般的县城了。那么,许昌的老城墙何时由夯土变成砖砌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史料中有明确答案:明万历丁酉年(公元1597年),许州知州范锡将城墙由土墙砌为砖城。
不过,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李自成率军攻打许州,城墙被严重破坏,“几为平地”。次年,署州事徐珩对残破的城墙进行了砌筑。此时的城墙,内城为夯土,外城为砖。到了清代,又进行过多次加固修复。
明嘉靖年间,许州城墙“周围九里一百三十九步,高三丈一尺,广一十丈一尺”,许州护城河“深一丈二尺,阔二丈三尺”。到了民国时期,许昌城墙呈现出这样的景象:“周围九里一百三十九步,高三丈三尺,广一丈一尺。”护城河“深一丈二尺,阔二十丈三尺”。
民国时期,许昌护城河水系连通,和城墙一起均是军事防御的一部分。护城河引的是潩水。“潩水,在城北二里许。自长葛流入。源出大隗山,名鲁固河,又名清流河。南经临颍县而合于颍。”
明洪武年间,许州知州赵逊组织人员对护城河进行疏浚,又围绕护城河栽植了杨、柳、芙蓉,每到夏秋之际,就会呈现“红绿交映”的美丽画卷。
明成化年间,许州知州邵宝又命人在护城河栽植荷花,成为中州胜景。
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李季安先生(已故),是土生土长的许昌人。他撰写的《忆民国时期的许昌县城》一文中,对民国时期的护城河有非常详尽的记述。文中介绍,民国时期许昌护城河一年四季清水满壕。护城河的内沿儿直到城墙根儿,尽是荒滩,不准人马通行;外沿儿河堤有路,路旁栽植杨柳。20世纪30年代初期,每年的春秋季节,护城河里整个水面被荷叶、菱叶和芡(也叫鸡头)叶所覆盖,有捕鱼、采莲的小舟游弋其间。岸边绿树成荫,好似一个带状的自然公园。
20 世纪30年代,许昌无战事,城墙和各种防御设施因年久失修而荒废,成为人们登高远眺、散步赏玩之所在。1938年,国民党拆除了许昌部分老城墙,护城河变得有些“孤独”。
饱经沧桑,见证历史变迁
饱经沧桑的许昌护城河不仅是一条历史长河,还是一条英雄的长河,见证着许昌城的历史变迁。
李自成率军攻打许州城,使城池遭到严重破坏。清许州知州汪潜后组织人员对护城河进行了疏浚。清乾隆年间,许州知州刚柱重新进行了疏浚。清宣统年间,许州知州润芳也对护城河进行了疏浚。
据史料记载,民国时期,京汉铁路上的许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1927年4月3日,上千名土匪突然兵临城下。许昌城中百姓依靠护城河和城墙顽强抵抗,激战一昼夜。次日清晨,四乡民团赶至,土匪退去,城内居民免遭洗劫。1944年,日寇大举进攻河南,3000名国民党官兵固守许昌城,多次打退日军的疯狂进攻。
在解放许昌的过程中,许昌护城河多次经受战火洗礼。1947年12月14日23时,解放军发起解放许昌的战斗。在第八师二十三团八连指导员李华的指挥下,爆破组的战士们将西门炸开了个缺口,通过西门护城河上仅剩的两根木梁冲进城去。许昌第一次迎来解放。
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在许昌形成了多次拉锯战局面。1948年6月7日,中原野战军一部在地方部队和许昌县县大队的配合下,第六次解放许昌,使许昌这座历史名城永远回到了人民手中。护城河随之迎来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