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卧波,一桥一景
作为道路的延伸,桥梁兼具实用和审美功能。
许昌的护城河全长5.3公里,河上有造型各异的桥26座。这些内涵丰富的桥不仅给人们抵达风光秀美的彼岸提供了方便,而且给人们无限美感。公式 记者 张汉杰 文/图
盛夏时节的护城河,两岸垂柳青青,绿意盎然;河面波光潋滟,荷叶田田。与这美丽的景致相映衬,护城河上一座座造型优美、形态各异的桥同样引人注目。
2015年,随着护城河环通工程实施,护城河上的14座老桥进行了提升改造。新建木质桥8座,加上西湖公园内原有的烟波桥和新建的新北桥、魏源广场西侧的两座桥,护城河上一共有26座桥。
“一桥一风格、一桥一景观、一桥一特色。”护城河上桥梁规划设计方、上海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副经理刘连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赏魏都古韵,品三国文化;游十里香堤,颂锦绣莲城”为设计理念,以“礼、义、仁、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勇、孝、悌、廉”为主题,通过桥头古建、柱头兽首、雕塑等元素,充分地展现了曹魏故都许昌的文化底蕴。
魏源广场西侧的一座桥以“义”为主题,桥下雕刻内容选取关羽的故事;劳动桥下的雕刻以“仁”为主题,体现刘备仁德爱民的济世情怀;建设桥的栏杆为荷花镂空造型,桥下雕刻以“智”为主题,突出诸葛亮无穷的智慧;南关桥的栏杆取材于古代窗花,桥下雕刻以“温”为主题,体现糜竺温厚和善的性格;春水桥为跨空心板桥,以“恭”为主题,体现简雍恭敬且善于言辞;北城墙桥采用单跨拱桥结构,以“孝”为主题,体现顾悌每次接到父亲的信都跪着阅读,并且逐句应诺父亲的提问的孝顺……这些设计主题,为许昌的古风古韵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因河而美,其名更靓
护城河上的26座桥,除了魏源广场西侧新建的两座桥尚未命名之外,其余的桥都有名字。“每一座桥的名字不仅是一个地标,而且是一个城市丰富内涵的体现。”市护城河管理中心主任李鑫说。
按照我市地名命名一贯遵循的“弘扬三国文化,保留历史记忆,体现时代特色”的原则,护城河上这些桥的名字蕴含文化元素。例如,西子桥、卧虎桥、苏堤桥根据历史名人或典故命名。小西湖是许昌人的精神家园。“画圣”吴道子晚年在小西湖旁筑土为洞居住。传说,他曾在此画虎,点睛后活灵活现。以卧虎桥命名这座桥,是为了传承文化。西子桥的名字从典故“西子浣纱”而来。苏堤桥与公园内的苏堤相连,观湖赏景,缅怀苏公。
望仙桥、文化宫桥、北顺和桥、南顺和桥和北城墙桥则保留了城市的历史记忆。望仙桥位于瑞贝卡大酒店门前,取向西遥望可以看到矗立多年的荷花仙子塑像之意,突出隔水观景的空间感。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工人文化宫现已拆除,文化宫桥寄托“老许昌”的回忆,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北城墙桥位于北城墙街,与路名统一,好找易记,传承历史文脉。北顺和桥位于东护城河北部、东大街以北,连通东、西顺河街。顺和谐音“顺河”,有安顺、祥和之意。南顺和桥与北顺和桥相对应,突出指位功能,便于寻找和记忆。
有的桥以街道的名字命名,如清虚桥、文会桥等;有的桥以莲城地方特色命名,如莲心桥、莲韵桥等;有的桥以城门命名,如南关桥、北关桥等;有的桥与历史名人和文化古迹有关,如春水桥、春秋桥等。
泛舟护城河,“瞧桥”别样美景
7月27日9时许,市民张先生来到春秋桥码头,登上了一艘“红船”。调度员下达指令,汽笛鸣响,船只离岸,向南护城河东端驶去。
经过莲花湾就到了春水桥。春水桥下,左右两边是曹操四大谋士和四大廉臣的浮雕。在春水桥上部莲花湾入口处矗立的牌坊匾额上,有“崇文尚德 信义千秋”8个大字。
东护城河上的文会桥,据说是建安七子经常饮酒谈诗的集会之地。文会的寓意是“辅文会友,科甲连绵,振兴许昌一代文风”。“老许昌”说:“文会桥下走一走,锦绣文章写在手;文会桥下过一过,考学面试都能过。”
西湖公园里的桥多是拱桥,乘船经过,有种江南水乡的感觉。
从西护城河的莲韵桥、劳动桥、荷仙桥、采莲桥和莲心桥穿过就到了建设桥。南护城河“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让人应接不暇。
“坐在游船上欣赏许昌的美景,感觉既熟悉又陌生。”“一桥一景,许昌真是太美了。”“一步一典故,一桥一故事,许昌不愧是三国文化历史名城。”“真是应了‘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这句话。”一路上,不少乘客对许昌的三国文化和城市建设赞不绝口。